新华社北京4月14日电(顾瑞珍 俞菁)“近年来,我国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在传播环境科学知识、提高大学生环境意识、培养环境专业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一些高校课程中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未能全面渗透到教学和科研中,教学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创新,教学内容应更加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研究院院长郝吉明在近日召开的第八届中国贝迩年会上指出。
郝吉明说:“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观念、能够参加宏观决策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不可少的。相信通过可持续发展教育能够促进全社会在经济、社会、环境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为交流中国高校可持续发展教育经验,探索培养高校未来环境领导者的新模式,了解企业可持续发展人才需求,共同探讨未来我国可持续复合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与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及全国MBA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主办了这次年会。
环境保护部宣教司副司长贾峰指出:“针对当前环境热点话题,培养环境保护的创新人才,很有实践意义。更重要的是,在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间架设一条绿色通道,从而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事业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
据了解,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25所高校开设了内容涵盖“气候变化与人类未来”、“环境公共政策研究”、“低碳经济”和“绿色产业链”等30多项热点话题的相关贝迩可持续发展创新课程,已累计在中国培训近2000名大学生,众多优秀青年在推动我国多行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