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宁4月18日电(记者 陈国洲)记者从青海省财政厅了解到,按照青海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的部署,青海省财政厅已紧急下拨抗震救灾应急补助资金3000万元,专项用于玉树州地震灾区水、电、路、通讯设施的抢修。
据了解,截至18日凌晨,通往玉树震区的各条公路局部路段仍存在险情,重灾区结古镇供水中断,饮用水和食品缺乏,大部分乡镇电力供应尚未恢复。
青海开辟“绿色通道”确保国际援赠物资高效便捷通关
新华社西宁4月18日电(顾玲、柴国贤)记者从青海省检验检疫局了解到,青海已采取措施开辟“绿色通道”,确保国际援赠物资能够高效便捷通关。
随着玉树地震灾区的救灾工作进一步进行,国际社会的爱心捐赠也将与日俱增。根据西宁机场有限的通关条件等实际情况,青海省检验检疫局全面启动了“青海检验检疫局机场办应急通关方案”,开设全天候24小时服务窗口,尽最大可能为援赠物资入境提供方便,确保国际援赠物资高效便捷通关。
据了解,青海检验检疫局已开启物资快速离开停机坪、另寻场地实施检疫查验的快速核放方式。并根据灾情需要,建立了一套快捷有效的救援物资监管放行模式:对于低风险、非敏感的救灾物资,要求现场审单、查验,在全面保存进境援助物资的报检单证、原始记录、查验记录及台账以备追溯的情况下,快速放行。同时,根据生物制品、血制品、食品、医疗设备等捐赠物资的风险程度,青海检验检疫局与海关、民政、药监、卫生部门建立协作关系,各部门严格实施凭证验放、批批查验、临时备案、先留样再检验等分类验放的监管模式,以确保重点敏感进境援赠物资的质量安全。
青海玉树地震灾区设置第一批“帐篷警务室”
新华社青海玉树4月18日电(记者 王大千、党文伯)玉树地震发生后,青海公安机关立即组织应急力量投入灾区治安管理,18日1时,受灾严重的玉树县结古镇各主要辖区内搭建起了12个“帐篷警务室”,实现“点对点”式的治安防范,方便群众求助。
记者18日清晨在结古镇新建路、民主路等主要街道看到,有放大警徽标志的藏蓝色“帐篷警务室”设立在受灾群众聚居区域,民警们在简陋的帐篷前挂上了“扎西科警务室”、“普措达赞警务室”等牌子,接待前来求助的群众。
玉树县公安局局长青鹰说,地震发生后,民警们不分昼夜巡逻,由于警力有限,很难实现受灾区域全部监控。目前,在人员流量大、治安情况复杂、交通繁忙的地点和路段建立“帐篷警务室”,可方便受灾群众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救助或进行报案,解决灾后防火防盗、安全隐患等问题。
震区结古镇地质灾害险情排查工作告一段落 将开钻3眼供水井
新华社西宁4月18日电(记者 陈国洲)记者从青海省国土资源厅了解到,截至17日晚,结古镇地质灾害险情排查第一阶段工作基本完成,目前,应急找水打井突击队钻机全面进场,将开钻3眼供水井。
据了解,玉树大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隐患较多,集中分布在结古镇南部和西部。青海省国土资源部门在第一阶段工作基本完成后,将根据国土资源部专家组意见和地质灾害险情排查情况,对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更为详细的调查和险情排查。同时,根据相关部门初步确定的受灾群众临时安置场地选址,制定找水打井和地质灾害评估工作方案。
青海成立6支动物防疫应急预备队
新华社西宁4月18日电(记者 吕雪莉)为全面强化灾后免疫、监测、无害化处理、检疫监管等各项动物疫病防控措施,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病和重大人畜共患病,根据农业部要求,青海省成立动物防疫应急预备队,随时准备赶赴灾区开展防控工作。
4月17日,青海省省农牧厅组织省动物疫控中心、省动物卫生监督所、省兽药饲料监察所40名工作人员及青海大学农牧学院、省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的70名学生,成立6支动物防疫应急预备队,准备赶赴灾区。
据悉,农业部对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动物防疫工作已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玉树灾后重建目标:建设高原生态旅游城市
新华社西宁4月18日电(记者 吕雪莉)青海玉树救灾工作正在紧张进行,灾后重建事宜已经同时提上议事日程。记者自青海省政府获悉,玉树灾后重建总的目标原则将是:建设高原生态旅游城市。
目前,青海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正在拟订灾后重建的总体规划方案,将于4月26日提交建设部。据悉,由国家和青海省内16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已经开展玉树州灾后房屋评估工作,对各类房屋损坏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
另外,记者获悉,青海玉树地震灾区航测工作已初步完成,获取的有关数据将对玉树灾区灾情评估、灾后规划、重建等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根据国土资源部统一部署,国家测绘局于4月17日派出2架航空摄影飞机从格尔木起飞,对玉树灾区进行了航空摄影。目前已将玉树灾区0.15米精度的数字影像数据和灾区雷达数据获取完毕,将为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开展玉树灾区灾情评估和灾后规划、重建等工作提供详实的第一手航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