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抗震英雄石华杰:第一时间让群众看到希望的颜色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04月20日   来源:新华社

第一时间让受灾群众看到希望的颜色
——记武警青海总队玉树州支队支队长石华杰

    新华社青海玉树4月20日电(记者王玉山 刘昕 王经国)一身迷彩服的石华杰虽然只有45岁,可看上去却老得多:两鬓斑白,灰尘满面,喉咙嘶哑,眼睛里布满血丝。

    玉树地震后,作为驻地投入抗灾战斗最快、救灾时间最长、担负任务最重、救出群众最多的救援部队,武警青海总队玉树州支队支队长石华杰始终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

    4月14日5时40分,玉树发生了一次5.4级的地震。石华杰意识到,这样的地震不能掉以轻心,他下达命令,要求支队官兵一律和衣而睡。

    2个多小时后的7时49分,石华杰正带领官兵出早操。突然听见天空中发出“呜呜”的声音,天崩地裂,房屋剧烈摇摆。一时间到处黄烟滚滚,尘土遮天蔽日,紧接着营房开始坍塌,地面上根本站不住,官兵只能趴在地上才不至于摔倒。这时,从楼房里冲出来几位值班的战士,身上沾血,满脸惊恐。

    怎么办?操场上几百位惊魂未定的官兵围着石华杰。这是他们的主心骨!

    “收拢部队,清点人员!”石华杰大喊。

    “全部到齐,两名轻伤,没有亡人!”值班参谋回答。

    随即,石华杰向总队作战值班室报告情况,组织3个抗灾救援组,并一口气发出3道命令:

    参谋长范玉龙率领50名官兵火速赶到7.8公里外的玉树县看守所,管控好110名在押犯;

    卫生队组成医疗救治队,从坍塌的营房里抢救出医疗药品和器械,在支队院内就地开设医疗救护队;

    剩余兵力立刻从操场出发,10到15人一组,干部带队,按照就近原则,前往银行、学校、宾馆、居住区等重点目标救助。

    “从操场到救灾地只用了不到8分钟!我要求部队一定要喊着口号,一是鼓舞士气,更重要的是让受灾群众看到部队的存在,有安全感。”当兵27年,石华杰练就了过硬的心理素质。

    武警玉树州支队也因此成为玉树地震发生后,第一支成建制投入抢险救灾的部队。

    “支队长要求我们在救灾过程中不请示、不报告,见人就救,不分地域,不分片区,哪里有群众的呼喊,就救助在哪里,哪里就是战场。”政治处副主任郑建伟说。

    “克服一切困难,想尽一切办法,付出一切努力,不放弃一个生还希望。”没有工具,石华杰带领支队官兵就用手刨、用肩扛,连续奋战15个小时,水米未进。冒着10余次余震的危险,石华杰处处身先士卒,始终和全体官兵战斗在救灾一线。

    “多争取一分钟,就有可能挽回一个生命。”石华杰在当天的救援报告上写下这样一组数据:转移群众1200人,解困被埋被压群众960人,挖出遗体62具。

    地震次日,看着大街上的受灾群众越来越多,石华杰宣布支队机关大院向受灾群众开放:“把受灾群众安置在这里,在他们房屋倒塌、无家可归的情况下,和他们生活在一起,这是人民子弟兵应有的选择。”

    随着一支支专业救援队伍的到来,对地形地域比较熟悉的石华杰指挥支队官兵担负起突发性更强、情况更加复杂的守护和临时性勤务。看守重要目标、维持交通秩序、组织巡逻队——这几天,高度紧张的石华杰甚至没有洗过一次脸,刷过一次牙,他算了算,救灾以来一共睡了还不到10个小时。

    “有时候我们自己累得受不了的时候,看看比我们年龄都大的支队长总是精神昂扬,大家心里一下子又有劲儿了。”23岁的玉树州支队3班班长田建建说。

 
 
 相关链接
· 青海玉树地震灾区:受灾群众在废墟上开始新生活
· 图表:青海玉树地震遇难人数达2039人
· 青海玉树地震遇难人数达到2046人失踪193人|专题
· 图表:青海玉树地震抗震救灾进展情况
· 截至4月19日青海玉树地震灾区发生余震1227次
· 青海玉树地震死亡人数上升至1944人 失踪216人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