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青海玉树4月27日电(记者 陈国洲、骆晓飞)青海省在地震后采取新举措应对流动人口安置管理问题。
4月26日,玉树县结古镇格萨尔王广场上,公安部门正在为排着长队耐心等候的灾区流动人口登记造册,为下一步发放补助做准备。
结古镇自古以来就是青藏高原上的商贾重地。商业贸易繁荣,流动人口众多。玉树县公安局副局长乔颜培说,地震前结古镇有外来流动人口约3万人,主要从事商业、劳务活动。
结古镇赛马场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里,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救灾帐篷连接成片。震后,这里最多的时候居住有24000人,其中玉树州以外流动人口884人,是玉树灾区最大的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
地震后,流动人口财产损失严重。因为人地生疏,缺乏亲朋接济,生活困难。为此,青海省政府出台了灾区流动人口安置办法,要求将流动人口与玉树当地居民一视同仁,分发食物、帐篷等基本生活物品,对于自愿回原籍的,发放返乡路费。截至4月26日,灾区已有5000多流动人口顺利返乡,19000多人(含玉树州内流动到玉树县的人口)住进了政府分发的帐篷里。
在赛马场看台南侧,安置有50余顶蓝色的救灾帐篷。来自四川大邑县的刘鹏军正在整理帐篷里的方便面、饼干等食品。“现在分发的食品多了,从19号起,我们还能吃上热饭了。”
刘鹏军居住的帐篷约有20平方米,最多的时候里面住过20个人。“现在情况好多了,许多人在政府的帮助下回老家了,现在只住了6个人。”刘鹏军说,震前他在一家建筑公司打工,现在工钱还没结清,所以还不打算回去。“等等吧,前两天听赛马场片区负责的才让书记说,政府会发些补助的。”刘鹏军不愿离开玉树,他说玉树震后重建肯定需要大量工人,他已经适应了这里的高原环境,又有技术,将来肯定能找到一份工作。
才让是赛马场临时安置点办公室主任。他介绍,地震后为了做好流动人口安置工作,赛马场片区专门设置了流动人口安置点,安排专人每天统计人数,单独为他们分发救济品。“现在常住这里的流动人口约200人,因为他们流动性强,可能今天还在这住,明天就回老家或又到别的地方去了,把他们单独安置,便于管理。”
才让说,赛马场片区采取建好帐篷给流动人口住的办法,保证了所有来到这里的流动人口都有帐篷住。
青海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处长李德胜说,目前,灾区的流动人口基本上生活都能保障。待流动人口登记完毕,政府部门将为所有流动人口一次性发放适当的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