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武:演出等诸多领域基本实现对国内非公资本全方位开放
新华社北京4月28日电(记者 周玮 白瀛)文化部部长蔡武28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情况时说,目前,在演出、娱乐、艺术品、网络文化、动漫游戏、出版物发行、印刷复制等领域,基本实现了对国内非公有资本全方位、全过程开放。
文化体制改革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2003年6月,党中央召开了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2005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部署,要求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深化文化企业改革、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以及健全宏观管理体制等。
蔡武说,目前,全国共有123家文化系统国有文艺院团完成转企改制,其中2009年转企改制的有69家,超过了过去六年的总和。2009年,中国东方歌舞团、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等四家文化部直属事业单位转企,起到了示范作用,推动了文化系统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向面上拓展。电影制片、发行、放映单位转企改制步伐加快,24家需转制的电影制片厂已完成22家,29家需转制的省级电影公司已完成26家。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等45家电视剧制作单位完成转企改制。全国18万家印刷单位和30家省级新华书店系统已全部转制为企业,580家图书出版社除保留事业体制的少数出版社外,其他将于2010年年底前全部改制为企业,1069家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制或登记为企业法人。
蔡武说,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文化市场主体逐步壮大,成为发展文化产业的主导力量。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上海文广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演艺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公司、北方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的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为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平等竞争机会,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2005年,文化部、财政部、原人事部、税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鼓励发展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意见》。2009年,文化部发布《关于促进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办民营文艺表演团体。
蔡武说,目前,全国共有民营文艺表演团体近7000家,民营电视节目制作企业2800余家,民营电影制片发行公司近400家,全国性民营出版物连锁经营企业8家,民营出版物发行企业11万个,中外合资、合作或外商投资书报刊发行企业40多家,印刷企业2500多家,期刊版权合作50多家,中外图书合作年均600多种。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华强文化科技集团、华谊兄弟传媒公司等一批民营文化企业成为发展文化产业的生力军,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正在形成。
蔡武:文化产业缺乏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
新华社北京4月28日电(记者 周玮 白瀛)文化部部长蔡武28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情况时说,当前文化产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具体表现在:
一、文化产业总量还不够大、水平还不够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快速增长态势,特别是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更加多样化。相比之下,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需矛盾和“结构性短缺”突出,“有效供给”相对不足,与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还有一定差距。
二、文化产业集中度不高,缺乏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
由于起步较晚和文化领域条块分割、市场壁垒等原因,我国的文化企业“软小散滥”问题比较突出,规模普遍偏小,产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产业布局不均衡,大规模、高水平、产业链完整的龙头企业少,缺少文化领域的战略投资者和骨干企业。文化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高、核心竞争力不足,知识产权的作用发挥不充分,企业的创意、研发、制作水平较低,内涵深刻、风格独特、形式新颖、技术先进的精品力作和知名的文化品牌较少,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政策、法规体系不健全,投入、人才保障不完善。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从总体上看还不够完善。虽然各级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不断增加,但由于长期以来文化建设经费基数低、底子薄、基础条件差,财政投入的增长与文化发展的需求之间仍有不小的差距,对文化投入总量仍显不足,文化产业发展基础条件薄弱。文化产业的创意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技术开发人才、市场营销人才,尤其是既懂文化又懂经营的复合型高级人才短缺,人才培养和激励保障机制有待加强。
四、文化贸易逆差仍然较大,文化产业“走出去”步伐有待进一步加快。近年来,虽然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数量有所增长,但文化贸易逆差的现象仍未得到根本改变,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渠道比较狭窄,出口价格远远低于进口的同类产品,我国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传播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五、盲目发展的苗头一定程度存在,规划、引导和调控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各地发展文化产业热情高涨,竞相上马大型文化产业项目,文化产业园区基地遍布各地,各种资本也纷纷涌入文化产业。这一方面体现了各界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预期,也是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对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另一方面,盲目发展、资源浪费、同质化竞争的问题已经出现,需要引起重视。
蔡武:盲目发展文化产业的苗头需引起重视
新华社北京4月28日电(记者 周玮 白瀛)文化部部长蔡武28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情况时说,目前各地发展文化产业热情高涨,竞相上马大型文化产业项目,文化产业园区基地遍布各地,各种资本也纷纷涌入文化产业。这一方面体现了各界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预期,也是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对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另一方面,盲目发展、资源浪费、同质化竞争的问题已经出现,需要引起重视。
蔡武举例说,如全国有几十个城市已开工或准备建设大型动漫主题公园或文化主题公园;不少风景区都拟上马大型实景演出;有的文化产业项目以文化之名搞房地产开发。这些势头如不及时加以规划、引导和调控,很可能影响到文化产业的科学发展。
蔡武说,要加强对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的统筹规划,坚持标准、突出特色、提高水平,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分工,防止一哄而上、盲目建设。有选择地建立和完善若干个集创意研发、产业孵化、产品交易、人才培训为一体的示范园区,为文化企业提供技术、信息、交易、展示平台,为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创造条件、奠定基础,提升产业集中度和创新能力。对符合规划的园区和基地,在基础设施建设、土地使用、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建设一批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演艺娱乐和动漫等产业示范基地,支持和加快发展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群,建设一批提供研发设计、信息咨询、生产制作、合作交流等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
蔡武:实现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新华社北京4月28日电(记者 周玮 白瀛)文化部部长蔡武28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情况时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总的指导思想是:自觉将文化产业发展融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全局,贯彻落实《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市场主体,推进产业创新,扩大文化消费,实现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多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进一步弘扬,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文化产业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步提高;文化市场主体活力显著增强,文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文化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布局更加合理;文化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更加健全,文化市场秩序更加规范,文化产业发展保障体系更加完备;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额明显提高,中国文化产品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
此外,要全面落实《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研究制定“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产业微观活力。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与管理,发挥重大项目带动作用。加大政府投入和金融支持,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加强各项基础性工作,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建设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扩大文化消费,拉动文化内需。加强科技支撑,推动文化产业升级。扩大对外文化贸易,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