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转盘摇落悲伤
——兰州军区邱少云生前所在部队援建玉树孤儿学校侧记
新华社青海玉树4月29日电(赵薇 杨雷)当我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走进玉树孤儿学校时,眼前的明媚多于阴霾,笑容多过忧伤。
5岁的小姑娘江永求措,粉色的新书包一直背在肩上。书包上的图案是精灵古怪的“喜羊羊”。江求永措说,她觉得喜羊羊最聪明。
“灰太狼呢?”
“它好笨。”孩子的笑容明朗起来。
为了选定“喜羊羊”图案,兰州军区某炮兵团政委许尔瑞从发自西宁的106条彩信中,反复筛选了好几天。
“他们说,这是现在的孩子们最喜欢的卡通形象。”作为孤儿学校的兼职校长,这位来自邱少云生前所在部队的政委,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细心。
对于13岁的白玛来说,能够告别方便面和火腿肠,吃上藏包和八宝饭,肠胃已经舒畅起来。震后一直住在叔叔家的白玛,22日回到了学校。
“这里有奶茶,还有肉。”白玛说,她最喜欢吃的,是解放军叔叔做的土豆片。
为白玛和孩子们提供饭菜的,是炮兵团最先进的野战炊事车。这几天,团里特意请来藏族老阿妈,教炊事员做出地道的藏餐。
同样是13岁,永吉姑娘最期待每天的心理辅导课。而她心中最信任的朋友,是来自炮兵团医疗队的心理辅导员杨智能。
刚到孤儿学校,杨智能就给孩子们设计了一系列开放性的问题:你们的身体状况怎样?睡得好不好?未来想做什么?有没有想写给老师的话?”
有的孩子写道:我没有父母,就把所有爱我的人,当作我的亲人,我的兄弟姐妹。我一定尽量不要给那些爱我的人添麻烦。
还有的孩子说:看着家园毁灭成这样,我很心痛,但是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杨智能说,对新校园与新家园的向往,让孩子们变得坚强;而这些孩子的成熟,也远远超出了自己的想像。
几乎每一个孤儿学校的孩子,都有心痛到不可碰触的往事。而对于在这次地震中失去父母的孩子来说,心灵的创伤更是难以抚慰。
对于这些脆弱的孩子们来说,尊重和沉默,也许是抚慰他们的最大力量。
学校给孩子建立过相对完整的个人档案。接手心理辅导工作后,杨智能从不主动问起孩子们的往事,不触碰这些细小而脆弱的神经。而对于新进入孤儿学校的孩子们,所有情况都是通过老师和亲戚了解,避免直接问话。
“没有什么比保护他们的心灵更重要。”杨智能说。
一些科学的心理辅导手段运用到孤儿学校的课程中。在我们旁听的这堂心理课中,杨智能设计了一个叫做“快乐大转盘”的游戏——
每4个孩子分成一组,在一张纸上画出一个大大的圆圈,每个人都顺着圆圈写下自己排解苦闷的方法。
答案五花八门:哭泣、写日记、跟伙伴聊天、跟小狗说话……歪歪扭扭的字体,写出天真朴实的心里话。
“有发泄的途径,孩子们的心理才能健康。”这个看似简单的快乐转盘,为孩子们转来开朗与快乐,摇落哀伤。
心理辅导,让孩子们变得更加坚强,但地震带来的创伤,也让这些原本孤苦的孩子,对身边的人,更加依赖。
来自炮兵团汽车连的驾驶员王志刚,今年只有23岁,在这里却扮演起父亲的角色。每天早晨开着炊事车来到学校后,他就利用闲暇时间陪孩子们做游戏——老鹰捉小鸡。到了夜里,“老鹰”又变成了慈爱的“母鸡”——帮孩子们盖好被子,看着他们入睡。
“有的孩子在地震中受到了惊吓,睡不着觉,我就坐在旁边讲讲故事,说说话,直到孩子们慢慢睡着了。”王志刚说。
名叫尼玛文毛的小姑娘还不到5岁,在地震中失去了双亲,常常在梦中哭醒,喊妈妈。王志刚几乎每晚都要守在她的床边,轻轻拍着她的被子,等她睡熟。
原本应该在晚上7时就回到驻地的王志刚,几乎夜夜都是披着星月离开。
最令王志刚难以割舍的是,每晚离开的时候,总会有孩子悄悄地从被子里钻出头,小声地问:叔叔,你明天还会来么?
说到这里,这个来自西北的汉子眼睛红红的。“部队已经和学校签订了共建协议,希望能看着这些孩子们长大,一直跟他们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