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两年的艰苦努力,目前四川汶川地震灾后145万套农房重建工作全部完成,农房质量大幅提高。145万套农房包括原核定需重建的126万多户农房,和因余震及地质次生灾害等因素影响新增的19万多户农房。汶川地震房屋倒损农户住房重建工作坚持了农户自建、政府补助、部门帮扶、社会捐助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居环境治理相结合,与扶贫开发工作、改善农村居民居住条件相统一,与当地经济社会总体规划、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相衔接等原则。灾区各级党委、政府和援建省份把重建居民损毁住房作为灾后重建的首要任务,根据科学重建、打造宜居环境的要求和确保重建房屋结构和质量符合抗震设防和抵御灾害的要求,尽可能体现原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上图:2009年2月12日,青川县关庄镇高坝社区居民何朝云(右)带着自己的孙子观看正在建设中的自家房屋。下图:2010年4月30日,青川县关庄镇高坝社66岁区居民何朝云和自己的小孙子刘明楚在花了12万元新建的家园前合影留念。2009年8月,何朝云搬进新居。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上图:四川省青川县关庄镇高坝社区,地震后当地农户房屋倒塌或者受损(摄于2008年5月15日)。下图:仍是四川省青川县关庄镇高坝社区同一个位置,如今重建后独具特色的农房漂亮整洁(摄于2010年4月30日)。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上图:正在建设中的青川县竹园镇三郎村的农房(2009年3月20日摄)。下图:2010年4月30日,青川县竹园镇三郎村同一个地点,呈现出“小青瓦、白粉墙、人字顶”的川北民居风貌。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