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11日电(记者王慧慧)“许多中国人对丹麦的了解是从安徒生开始的,这是中国人从小知道的第一个外国名字。现在上海世博会,小美人鱼又成了中国家喻户晓的明星。我们特别感谢丹麦政府和人民用这样一种特别的方式表达对世博会的支持,对中国人民的感情。”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傅莹11日在丹麦驻华使馆举办的庆祝丹麦和中国建交60周年招待会上如此描述中丹关系。她说,中国和丹麦地理相隔遥远,有不同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但是60年来建立了非常好的合作关系。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作为翻译的傅莹曾陪同丹麦的皇太后来中国参观访问。“那时候中丹的贸易不到1亿元,绝对想不到今天中国会成为丹麦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傅莹回忆起20多年前的经历说。
她说,现在在中国很偏远的地方访问都能看到嘉士伯啤酒的瓶子,中国的农民都知道这个品牌。丹麦许多成衣品牌在中国年轻人中非常深入人心,引领大城市的潮流。“我女儿小的时候,最怕她进入ONLY店,因为她肯定能找到她喜欢的东西,对我的钱包来讲负担是很重的。”傅莹风趣的话语引来现场嘉宾的阵阵笑声。
2008年10月中国和丹麦确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后,双边关系进一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在清洁技术、研发和教育领域以及人民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丹麦外交部常务国务秘书克劳斯·古博表示,在清洁技术领域,丹麦已经是先行者,而中国是当前的行动迅速者,通过共同努力和密切合作,双方将同时受益并成为未来社会拥有领先清洁技术的经济体。
他说,目前,每1000名丹麦人中大约有一人在中国学习、工作或者旅行,中国企业已经开始在丹麦投资运营。这些例证说明,丹中两国人民正通过各种方式互动,开始增加对对方的文化、语言、思维方式、梦想和忧虑的理解。
傅莹表示,今天的世界与60年前完全不同,国际格局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两国也会发生更多的变化,这给我们的合作带来了更多的机会。“中国有句话叫‘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增加两国人民的了解和信任应该是我们今后发展关系的重点。我也非常希望小美人鱼带回去的中国人的笑脸能够开启中丹关系新的、更加美好的6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