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核电走向世界
——核电专家叶奇蓁院士谈我国百万千瓦级核电已具备出口条件
新华社北京5月20日电(记者 吴晶晶)这些天来,我国第一座商用核电站——秦山二期核电站总设计师、核电工程专家叶奇蓁院士心情十分愉快。因为不久前,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百万千瓦级核电CP1000技术通过了专家评审。
“这意味着我国百万千瓦级核电技术已经具备了出口的条件。”叶奇蓁说,“现在我们有了属于自己的百万千瓦级核电技术。我们有信心,中国不但要做核电大国,更要做核电强国。”
“CP1000技术是中国核电建设实践集大成的结果”
在衡量一个国家核电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中,有没有自己的核电技术是一项硬指标。
1987年,我国大陆第一座百万千瓦级大型商用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开工建设,由法方承担所有核电设计与设备供货。“当时中核集团核二院、中国核动力院等设计院所派出了大量技术人员,从此,中国开始了消化、吸收再创新二代核电技术的征途。”叶奇蓁说。
经过20多年的实践,我国在核电技术的研究开发、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工程建设、营运管理等方面,积累搭建起来的核电设计研发平台以及积聚的研发人才,已具备了相当的基础和实力。
“我国自主设计建设了30万千瓦和6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机组,也具备了自主设计建设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和持续改进的能力。二代改进型百万千瓦核电技术CP1000可以说是中国核电建设实践集大成的结果,也是这种能力的释放和体现。”叶奇蓁说。
在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组织的审评会上,42名核电专家一致认为,国产化二代改进型核电机组具有安全性、成熟性、经济性和一定的先进性,进一步提高了我国核电自主化水平,为实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出口,开拓国际核电市场创造了基本条件。
“安全性和经济性更高”
叶奇蓁介绍说,CP1000技术在法国M310核电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实施了以“177堆芯”、“单堆布置”和“双层安全壳”三大改进为代表的22项重要改进,主要设备国产化率可达到80%至85%。
堆芯是整个核电站的核心所在。CP1000反应堆采用的是“177堆芯”,M310为“157堆芯”。“虽然数字上看只相差20,但承担此项工作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用了10余年的时间才完成了这个堆芯设计。”叶奇蓁说,这一技术可使发电功率提高5%至10%,从而提高经济性。同时也降低了堆芯内的功率密度,提高了核电站的安全性。
他还介绍说,“单堆布置”是指CP1000核电技术可以一次建设一台核电机组,这使得CP1000在厂址选择、电力需求、投资成本等条件上更具灵活性和适应性。而“双层安全壳”是指CP1000核电技术在普通核电站的安全壳外,再新建一层安全壳,两个安全壳之间采用负压设计。因此,即便有放射物能够穿过第一层安全壳,也无法排到第二层安全壳外。
另外,CP1000采用18个月换料,换料停堆时间只需30天。而M310核电技术换料周期为12个月,换料停堆时间需要50至60天。CP1000的设计寿命为60年,而M310的设计寿命为40年。
“中国百万千瓦级核电已具备出口条件,万事俱备只待东风”
上世纪90年代,秦山二期核电站建设期间,韩国人来到中国竞标核电主设备。当时的核电人就有一个梦想:“我们的百万千瓦级核电站什么时候能出去?”
“现在,随着CP1000逐渐展现在人们眼前,我们的‘大核电’终于要开始走向世界。”叶奇蓁说。
当前国际核电市场日益壮大,这给我国自主研发核电技术的出口提供了机遇。但是在三代技术正在逐渐兴起的今天,二代改进型技术——CP1000的国际市场有多大?
“无论是从本地用电需求,还是投资成本预算来看,发展中国家需要的都是现已成熟、安全、经济的二代改进型核电站,甚至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也在建设二代改进型核电站。市场因需要而存在。”叶奇蓁说。
他表示,CP1000的研发工作依靠的是我国自主的科研力量,拥有自主的研发平台,这就决定了CP1000核电技术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改进,不断满足新要求,从而进一步提高其安全性和经济性。“韩国实现核电出口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其在经济性上的优势,建设成本远低于其他核电发达国家。我们的CP1000也具有同样优势,因此CP1000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