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真是个生态文明典范。”来自捷克的捷克和摩拉维亚共产党副主席伊日·马什塔尔卡感慨地对记者说。
5月26日,风和日丽。首届中欧政党高层论坛闭幕翌日,欧洲政党高层数十人兴致勃勃地来到北京市东南郊的大兴区长子营镇留民营村参观。
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整个村庄犹如一片绿色的“海洋”,村民们热情迎接着远道而来的贵宾们。
村党总支书记张玉华向来宾们简要介绍了这个被誉为“中国生态农业第一村”的发展情况。2004年,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曾访问了这个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环境保护“五百佳”称号的村庄。
留民营村的一大特色是以沼气为中心,充分利用生物能和太阳能,串联农、林、牧、副、渔生态系统,形成了种、养、加、产、供、销一条龙生产体系,分几大功能区:有机农业示范区、畜牧养殖区、工业区、有机农业观光和生态旅游区,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家家用沼气发电,家家有太阳能浴室”。客人们听后惊讶不已。马什塔尔卡对张玉华说:“你们的发展方式非常好!”
在村子的沼气池旁,客人们仔细听取讲解员介绍沼气的生成和发电过程,并不时点头称赞。马什塔尔卡对记者说:“我对使用这种生物能发电的模式非常感兴趣。在捷克和欧洲其他国家,如何处理生物垃圾也是环境保护的一个课题。这个村子的发展模式值得推广。”
随后,客人们分3组分别走访村里的3户人家。在孟庆东的5口之家,欧洲左翼党人士、德国人赫尔穆特·艾廷格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我以前在中国工作和生活过,也曾在中国南方看到有农户使用沼气,但是像这个村子如此普及,我是第一次见到。我们如何一方面不断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保护好环境,这里的发展模式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他说,中国的农村的确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提出建设生态文明非常正确,这是一项伟大的创举,而这里无疑是生态文明的一个典范。在村民家中,奥地利社民党副主席、国民议会奥中议员小组主席蕾纳特·屈吉茨还高兴地与女主人合影留念。
客人们说,学习是相互的,每个人既是老师,又是学生。中国有潜力巨大的环保市场,欧洲有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双方可以在环保领域展开全面合作,互利共赢。留民营村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无论对中国,还是对欧洲,都是一个很好的启示。(记者 吕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