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全球首个大熊猫野放研究中心在四川都江堰开建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05月29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成都5月29日电(记者孙阳)全球首个“大熊猫野放研究中心”29日在四川省都江堰正式开建,来自世界各地的大熊猫保护权威专家、保护组织代表参加了野放中心的奠基仪式。

    “大熊猫野放研究中心”位于都江堰市玉堂镇马家沟,占地面积2023亩,预计投资1.6亿元,3至5年内建成。野放中心初步设计从外向内依次为后勤工作配套区、科研教育体验区、野外救护检疫区、野化饲养繁育区、半原生态野放过渡试验区、原生态野放实验区6大功能区,从而形成完整的大熊猫回归自然的生态科研走廊。

    野放研究中心建成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计划分批次投放40至50只人工繁殖的大熊猫,进行系统的移地大熊猫野放过渡研究。研究过程中,大熊猫专家将全面地收集大熊猫野放的科研资料,为最终实现大熊猫放归自然提供科学依据。

    大熊猫研究专家、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张志和博士说,大熊猫繁育研究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圈养,而是将这一物种放归自然。在目前科研繁育取得较好成绩、人工圈养种群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开展大熊猫野放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此次“大熊猫野放研究中心”的开建是中国保护大熊猫的一个重大步骤,在野放中心,熊猫专家将对大熊猫回归自然相关课题进行系统地研究。

    记者了解到,“大熊猫野放研究中心”作为地震灾后动工的大熊猫恢复重建项目之一,也将带动之后的大熊猫疾病防控中心等项目的建设步伐。在未来几年里,“大熊猫野放研究中心”将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卧龙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都江堰大熊猫疾控中心”“陕西省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抢救救护中心”一同构建起包括“大熊猫移地保护”“就地保护”和“野化过渡”各项目在内的综合保护体系。这一体系建成后,中国保护大熊猫事业将更好地兼顾熊猫种群安全、科研教育、栖息地保护和野放回归等方面,有利于实现大熊猫这一物种和其栖息地的可持续发展。

    大熊猫专家认为,四川省都江堰拥有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时也在大熊猫野放、保护方面具有一定经验和基础。汶川地震后马家沟所在区域的林地生态植被并未受到影响,能很好满足大熊猫的栖息需要,是“大熊猫野放研究中心”的首选地。

 
 
 相关链接
· "世博熊猫"世博使命:呼唤人们关爱生命善待自然
· 世博大熊猫 竹笋天天尝
· 中央政府赠澳门大熊猫名单出炉
· 林业局在成都宣布中央政府赠澳门大熊猫名单
· 刘奇葆在台湾出席大熊猫繁育合作协议签字仪式
· 四川一对双胞胎大熊猫被认养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