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青海玉树5月30日电(记者 骆晓飞、何伟、许茹)“在那辽阔的草原上,格桑花儿将会开放,漫山遍野的花儿吆,带给我们快乐和希望……”
童声清脆,旋律悠扬。一首《玉树花开》在玉树藏族自治州板房孤儿学校的校园里回响。
玉树的孩子们,在地震的疮痍中迎来了震后第一个“六一”。
“咚咚嚓嚓”,欢快的乐鼓声在都江堰幸福镇友爱学校的室内篮球场响起。五十几个孩子正在精心排练着儿童节的节目,在音乐声中,孩子们尽情享受着重新得来的快乐。
从汶川到玉树,猝不及防的大地震让孩子们经历了生命中难以承受的恐惧、悲伤、苦难、艰辛;而今天,在历经这一切磨砺之后沐浴着阳光的他们,更享受快乐,更勇敢面对生活,更多了一份责任和感恩之心。
他们,更快地长大了。
享受快乐,是一种心情也是一种勇气
29日,在玉树州板房孤儿学校,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六一”儿童节,小朋友们正在练习儿童节的合唱和舞蹈,清亮的歌声和奔放的舞姿中,一张张天真稚嫩的脸庞犹如美丽的格桑花一样绽放。
“在那蔚蓝的天空上,吉祥的白云随风飘荡,载来千万善良的心愿,陪伴我们幸福成长。”四年级小朋友格求一边哼着小调练习歌唱,一边像个小大人似的告诉记者,尽管地震破坏了他原来的学校,但是在各地善良好心的叔叔阿姨们的帮助之下,他和同学们很快就有了新的板房教室和宿舍,他感到非常快乐。
“扎西德勒,学习进步!”格求说,“我们的儿童节将和以往一样欢快度过,我也真心地希望全玉树所有的儿童都能过上一个美好的儿童节。”
与格求的稳健和成熟不同,三年级小姑娘求尼文玛更显活泼和可爱,无论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还是练习唱歌跳舞,她总是“咯咯咯”地笑个不停。
“我想到大海边去捡贝壳!”这个可爱的小姑娘用这样一句浪漫而富有诗意的话语表达了自己的心愿,她说,在好心人的帮助之下,自己的一些同学去大连过儿童节了,她知道那里有美丽的大海,也有漂亮的贝壳。
四年级学生尕松金巴的宿舍里,在一群小朋友的鼓励下,他从床底下拿出了自己心爱的滑板,就地“秀”起了他的滑板技术。“我最喜欢玩滑板了!这是勇敢男孩子的游戏!”
尕松金巴告诉记者,滑板是关心他们的叔叔阿姨赠送的,他们还赠送了很多的礼物,有布娃娃、乒乓球、篮球、羽毛球,他们可以玩的东西很多,学校里的活动非常丰富。
“地震发生以后,胡爷爷和温爷爷都来我们学校了,很多人也都来看我们了,他们都非常关心我们,所以我们也应该更加勇敢一些,快乐健康地成长。”尕松金巴说。
面对残缺,是一种坚强也是一种成长
对12岁的羌族女孩袁祥茹来说,能再和同学们一起过儿童节,意义显得有些不同。两年前的地震,让外表恬静可爱的袁祥茹变成了伤残儿童。
据统计,和袁祥茹一样因灾致残的学龄段孩子,在四川省内6个极重灾区市(州)共有317人。为了给伤残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2009年9月,一所特殊的学校在都江堰市幸福镇拔地而起。
都江堰友爱学校副校长杨群英告诉记者,学校在最初规划设计时,按照校内伤残无障碍标准设计理念而建造。以残疾儿童和普通孩子插班上课、共同学习生活的方式,帮助那些残疾孩子。
去年秋季开学时,袁祥茹和来自四川全省地震灾区的113名肢残学生,踏进了友爱学校的校园。这些孩子很快就发现,12部电梯合理分配在2层高的教学楼和宿舍里,专用坡道、无障碍设施分布全校。他们不用人搀扶,坐着轮椅、拄着拐杖就能毫不费力地走遍校园每一个角落……
袁祥茹如今已在学校里结识了很多新朋友,也渐渐喜欢上了这里的生活。对她而言,友爱学校将是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扬帆之地。
眼前的廖岑,童心未泯,他高兴地摆弄着手里的相机,“六一”那天,他要给班里的同学们拍照片。
此刻的他,似乎看不出是个在地震中失去父母的孤儿。2008年5月12日,廖岑母亲在绵竹市汉旺人民医院上班,父亲在汉旺做小生意,正准备晚上为廖岑母亲过生日。特大地震突然来临,摧毁了廖岑的家园,夺走了他父母的生命。
然而,他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关爱。中国人寿第一时间作出助养地震孤儿到18岁的决定,包括廖岑在内的624名孤儿,从2008年12月起,每月领到了600元的生活费。
现在,廖岑和姑姑廖爱萍一家生活在一起,他开始重新感受到家的温暖。廖岑的话渐渐多了,脸上的笑容也渐渐多了。廖岑在写给天堂里的妈妈的信中说:“亲爱的妈妈,你好。虽然我不知道你现在身在何处,但是我知道你一定还在关注着我。”
痛失双亲的13岁男孩廖岑,在众多关爱下走出阴影,慢慢长大。青海玉树发生地震后,他非常关心那里的小朋友。4月20日,他特地给玉树的小朋友写去了慰问信,并捐赠了自己一直舍不得用的新书包和100元生活费。因为,有同样经历的廖岑希望,玉树的小朋友能和他一样得到更多帮助,更多关爱。
充满感恩之心,是一种爱也是一种力量
正是这种在灾难中萌发的感恩之心,让灾区的孩子拥有一种力量。
玉树州孤儿学校七年级13岁的伊忠,每天清晨起床铃声一响就立即爬起来,帮助三年级的穷美巴毛穿衣服、洗脸、梳头,直到看着小穷美巴毛吃完早饭走进教室,她才放心地去做自己的事;晚上,小穷美巴毛还要让她抱着讲故事才能入睡……
“我小的时候,也是别的高年级的姐姐这样照顾过来的,这是我们学校的传统,我为此感到非常快乐。”伊忠说,现在,地震灾难又让很多人没有了住的地方,我们更应该相互帮助,尽快让每个人都有一个温暖的新家。
在玉树州红旗小学六年级2班的后墙上,贴满了全班孩子的画作,他们用彩色蜡笔表达了自己感恩的心和爱祖国、爱家乡的心声:“玉树不哭”“玉树坚强”“我有感恩的心,我要努力加油!”
11岁的藏族女孩玉叶梅画了一幅《感谢解放军叔叔》的画作,抗震救灾的感人场面,深深地印在了小姑娘幼小的心灵中。“全国各族人民、解放军和武警战士这么多人都来帮助我们,我们心中充满了感激。”玉叶梅说。
玉叶梅说,现在她晚上还经常做噩梦,梦见那个黑色清晨所发生的事情。家园的毁坏、乡亲的遇难,让这个原本天真的女孩子忽然变得成熟。“以前我的理想是做一名歌星,地震后我改变了自己的理想,我希望长大后当一名女警察,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
玉叶梅每天都写日记,这个习惯她已经坚持了3年,地震后她写的一篇日记叫《让我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对于即将来到的“六一”儿童节,玉叶梅希望给低年级的小朋友做一点点事情,她说唱歌跳舞的节目“太俗了”,她计划别出心裁设计一个新游戏,让大家一起度过一个快乐的节日……
走进地震灾区,无论玉树还是汶川,四周仍遍布灾难留下的废墟。但是与这些活泼的孩子们在一起,聆听他们无邪的童真,感受他们心灵的阳光,没有人会感觉到痛苦和压抑。孤儿、残疾、地震——虽然这些幼小的心灵过多地承受了意外降临的不幸,可从他们身上迸发出的却是纯真的快乐、勇气和憧憬,这是一股种子破土发芽般的力量。
明天美好的希望,正伴随着他们的歌声、他们的笑脸、他们的爱与成长升腾而起。

18部门联合通知要求组织好"六一"儿童节庆祝活动
新华社北京5月18日电 全国妇联、中央文明办、教育部等18部门日前共同下发通知,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部署和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交流会议精神,围绕大局,突出重点,切实组织好2010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各项庆祝活动,使广大儿童度过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节日。
通知指出,今年,适逢世博会和第16届亚运会在我国举办,近期,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对组织开展“迎世博、迎亚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作出明确部署。 >>>详细阅读
各族儿童欢庆“六一”主题活动举行
新华社北京5月30日电(记者卫敏丽)5月30日上午,由全国妇联主办的“在祖国的蓝天下幸福成长——各族儿童欢庆‘六一’主题活动”在北京中国儿童中心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参加活动并与孩子们一起联欢。
在活动现场,陈至立首先祝贺孩子们节日快乐,并和来自青海的抗震救灾好儿童代表、新疆的民族团结小使者代表及北京的各民族儿童代表一起观看了儿童安全应急体验中心多媒体演示,参与了情景互动、游戏互动。而后,她和孩子们共同拿起画笔,描绘伟大的祖国、美好的家园和幸福的生活,在《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歌声中,一起携手跳舞联欢。 >>>详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