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四川灾区依托产业恢复重建增强自身发展能力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06月02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成都6月2日电(记者黄毅、陈健)在地震灾后重建中,四川坚持抓重建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把产业恢复发展与优化经济布局、转变发展方式结合起来,着力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增强灾区自身发展能力。近日,当记者重访灾区,产业发展已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

    特色农业方兴未艾

    记者来到极重灾区青川县一所空出的板房学校,只见房间里整整齐齐码放着的菇袋里,冒出了一株株白菇。在浙江衢州市援建下,这片原本需拆除的板房挂上了“江山白菇”高效栽培示范园区的牌子,变成了菇棚。

    “衢州对口援建青川县马公乡,不但要帮农户把房子建起来,还要帮助他们富起来。”浙江衢州援建指挥部农艺师郑雪良说,“因地制宜种植白菇,将是当地农户未来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在汶川大地震灾区,随着灾后产业重建的持续推进,各灾区重构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加快产业集聚,自我发展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为群众安居乐业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绵竹灾区,沿山一带建成了万亩玫瑰园,组建起了玫瑰种植专业合作社,玫瑰种植、玫瑰香精加工、玫瑰生态游等产业协调发展。都江堰向峨乡大力实施猕猴桃、茶叶、三木药材、笋用竹等“四个万亩”工程,农业产业化发展初具规模。

    当记者不久前踏访震中汶川,正是遍山的甜樱桃收获的时节,挂满枝头的甜樱桃鲜嫩欲滴,农户正忙着把刚刚摘下来的果子往都江堰和成都运。依托气候、地理环境发展起来的特色农业,已逐步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如今,汶川已经发展起了甜樱桃、猕猴桃、茶叶、蔬菜、花卉等特色基地5万余亩,扶持发展起一批种植专业大户。

    工业转变发展方式

    在推进工业发展中,四川加快包括对口援建合作园区在内的产业园区建设,加快电子信息、重大装备制造、饮料食品、磷化工、汽车制造等重点优势产业发展,淘汰413户落后产能企业,推进了发展方式转变。

    震前的北川原本是农业县,震后北川依托山东援建帮助,打造北川-山东经济开发区、北川-山东产业园、安昌工业园区和永安-香泉工业园等产业园区,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促进项目向园区集中。目前,北川-山东产业园区已有20多家企业入驻。

    青川县工业企业震后几乎没有一家能正常生产。浙江省援建指挥部根据灾后生产力布局及产业结构调整规划,重点支持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的工业企业发展,帮助青川产业重建。“川浙合作产业园”是浙江支援青川在广元市郊外建设的飞地工业园,目前,园区已引进项目14个,总投资近20亿元。到今年底,入园产业项目将突破20个,产值达到5亿元。

    由于东汽的异地重建,加之剑南春、龙蟒等企业在地震中受到较大影响,绵竹灾区必须思考和实施一条新的产业发展之路。经过科学规划,绵竹对产业发展进行重新定位,将食品、磷化工、机械精加工和建材等行业作为产业重建的重点,通过江苏工业园、汉旺无锡工业园、新市工业园和拱星工业园的打造,增强原有产业集聚,拓展产业链条和产业配套。

    地震中,距离震中仅30公里的东汽生产基地惨遭劫难。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东汽边搬迁、边重建、边生产。近日,东汽德阳新基地竣工投产,新基地占地2600亩,厂房总面积66万平方米。2010年,东汽计划完成产值200亿元,超震前一倍。在进行大规模厂房重建的同时,东汽还着重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把发展低碳技术和新能源产业作为推动经济增长、占领未来市场的重要突破口。

    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震前都江堰向峨乡经济发展曾经主要以挖煤为主,地震后,向峨乡依托当地生态条件,积极向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产业转变。向峨乡实行差异划化营销,着重发展高端旅游产业,开发莲花湖原生态旅游资源,发展集水上运动、小球运动于一体的旅游休闲中心,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都江堰虹口乡与震中汶川映秀镇仅一山之隔,昔日路旁的残垣断壁如今已变成一座座雅致的农家院落。穿过门前绽放着的杜鹃花丛,是一栋两层小楼,青瓦白墙,这是虹口乡高原新村村民熊笑英的家。现在,熊笑英家加入了一家连锁客栈,拿出两间房交给公司经营管理。

    在绵竹灾区,当地以年画文化、酒文化为依托,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结合。绵竹利用江苏援建优势,融合川西与江南文化,新修的扬州水街、苏州水街等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旅游品牌。

    震后仅半年,青川县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建成开园,成为汶川地震灾区第一个地震遗址公园。整个地震遗址公园集中了崩塌、错位、裂缝、褶皱等多种地质破坏形态,如今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已接待游客超过70万人。

    四川省政府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四川列入国家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工业恢复重建项目已开工3056个,开工率98.3%,其中竣工投产2429个,灾区工业产能总体恢复到震前水平。四川结合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重点推进灾区十大特色种植业产业基地设施配套,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推进灾区特色产业发展。四川累计开工旅游重建项目117个,2009年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1472亿元,基本恢复到震前水平。 

 
 
 相关链接
· 四川地震灾区公共服务以人为本 实现震后"腾飞"
· 小城献大爱—澳门同胞援助四川地震灾区重建纪实
· 四川雅安与台湾业者共推“团团、圆圆故乡游”
· 四川灾区对口支援工作:从对口支援到长期合作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