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葱绿重现南岭--南中国千万亩受灾森林修复见成效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06月05日   来源:新华社

“牙签”长成“棉包” 葱绿重现南岭
——南中国千万亩受灾森林修复初见成效

    新华社广州6月5日电(记者 刘彦武 吴涛 田建川)初夏,南岭国家自然生态保护区核心区域海拔1000米处的小黄山景区葱绿初现,一株株枝丫初生状如“棉包”的树木矗立在云雾缭绕的山间。2008年初百年一遇的雨雪冰冻灾害使这里大面积森林严重受损,经过两年多的生态修复,这里葱绿重现。

    据广东省林业局介绍,2008年1月,广东省韶关、清远、河源、梅州、肇庆等5地市和省属林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受灾面积达1191.87万亩。雨雪冰冻灾害过后,广东省委、省政府及国家林业局对受灾森林生态修复工作十分重视,各地政府及各级林业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受灾森林进行修复。截至目前,重灾区已完成森林生态修复重建面积402.4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221.32万亩,商品林181.08万亩。千万亩受灾森林面貌焕然一新,森林生态修复成效初步显现。

    在世界环境保护日到来之际,记者实地采访了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片保护区位于广东省北部乳源县、阳山县和连州市境内,地理位置为东经112.41度至113.15度,北纬24.39度至28.08度,面积78万亩,森林覆盖率97%,主要保护对象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珍稀濒危动植物,是中国的综合自然保护区之一,其中还包含南岭国家森林公园。

    这片被称为“广东北屏障”的生态保护区对中国南方经济第一大省广东省改善生态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中,该保护区内海拔在500米至1300米之间的树木遭受严重损失,大面积树木或被拦腰折断,或倒伏于地,或树冠和枝丫全被冰雪压断。受灾区域满山繁枝绿叶变成“黄色牙签”,曾经的秀美葱茏不再。

    小黄山景区内有2000多种植物,其中包含了红豆杉等30多种国家级保护物种。面对森林已变成“棉包”状的小黄山景区,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陈振明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介绍说,2008年的那场灾害发生后,这里曾“满目疮痍、惨不忍睹”。据广东省乳阳林业局负责人介绍,该局辖下的46万亩森林皆在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发生后,92%以上的森林都遭受严重损失,木材蓄积量从190多万立方米下降至130多万立方米。

    广东省生态公益林管理中心高级工程师杨清云告诉记者,灾害发生后,广东通过各种渠道筹集了救灾复产和森林生态修复重建资金3亿多元。同时,广东省林业局针对灾害编制了《广东省雨雪冰冻灾害地区森林生态修复工程规划(2008-2012)》,计划用5年时间,对受灾的1000多万亩森林,分类施策,采取天然修复和人工促进修复相结合的措施,分期分批推进灾后修复重建。

    记者在南岭自然保护区“百年冰灾纪念林”看到,人们在这里种下的红豆杉树等树木如今郁郁葱葱。据了解,两年来社会各界人士纷纷来到保护区参与植树造林、认养树木等公益活动。

    尽管如此,广东生态公益林修复任务仍是任重而道远。陈振明介绍说,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将来主要采取自然修复为主,在封山育林、管护修复区域森林工作中,仍需要大量护林工人的人力投入和其他管理成本。他说:“由于生态环境和一些珍稀树种受灾害破坏,预计木材蓄积量恢复到原来水平也需要30年。就公益生态林而言,目前修复工作进展顺利得益于政府给予了一定投入,但生态建设关系到全社会,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社会力量的参与。”

    杨清云说,按照规划,要使广东省内受灾森林完全修复,仍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目前资金缺口还很大。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全省受灾公益生态林的修复,需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

 
 
 相关链接
· 2010中国森林旅游节将于6月29至30日在温州举行
· 云南森林火灾遇难义务扑火队员家属将获得优抚金
· 中央气象台:粤西北局地等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较高
·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各项服务功能年总价值10万亿元
· 云南省丽江宁蒗森林火灾中12名扑火人员不幸遇难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