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5日电(记者 崔静)6月5日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颁布实施两周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5日在北京指出,面对后金融危机时代造就的世界新格局,我国应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有力支撑。
田力普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滞后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在这一矛盾背后,由于企业和公众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强,知识产权综合能力较弱,直接制约了经济发展内在动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由传统的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转变为主要依靠智力和知识资源,依靠创新驱动来发展经济。在这个过程中,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的作用十分关键。”田力普说。
他指出,当前全球制造业产业链价值分布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形成了一条人们常说的“微笑曲线”。在中间的加工制造环节,投入的往往是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损耗,获得的利润却十分微薄。而产业链向上游研究开发环节以及向下游营销服务环节延伸,则能获得高附加价值。在这些产生高附加价值的环节,都依赖于知识产权制度的保障,并体现为某种形式的知识产权。
田力普说,长期以来,我国只停留在产业链的底端,赚取微薄的加工费,却消耗了大量的资源,牺牲了环境,就是因为缺乏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无法向产业链的两端跨越。因此,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正在于知识产权。
“可以说,知识产权是破解中国经济发展难题的切入点,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着力点。”田力普说。
他表示,《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两年来,我国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对于应对危机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日益显现。今年3月,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共同制定了《2010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进计划》,提出了222项具体措施。在此基础上,我国将更加大力鼓励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依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夯实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基础,推动知识产权战略更有效实施,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