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解放军四总部援建的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移交地方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06月09日   来源:新华社

军队援建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移交地方使用

    新华社成都6月9日电(记者刘永华、朱映涛)军队援建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项目落成暨交接仪式9日在成都举行。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残联名誉主席邓朴方,中央军委委员、总后勤部部长廖锡龙,以及解放军四总部、中国残联、成都军区、四川省委省政府等军地相关单位的领导出席仪式,八一康复中心医护人员、患者代表、援建部队官兵代表和施工单位代表共800多人参加仪式。

    2008年6月,中央军委决定参加汶川抗震救灾的军队有关大单位和武警部队,在四川、甘肃、陕西地震灾区援建8所学校和1所康复中心,以实际行动支援灾区恢复重建。目前,8所学校已全部竣工交付使用。

    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是以解放军四总部名义援建的项目,由总后勤部全面负责、成都军区具体组织实施。中心总投资3亿元,占地185亩,设康复床位500张,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规模仅次于北京的中国康复中心,居全国第二。八一康复中心2009年6月动工,2010年5月竣工,并通过了总后勤部、中国残联、四川省政府、成都军区共同组织的项目验收。

    新建成的八一康复中心绿树成荫,建筑和谐大气,单体建筑之间均实现了全封闭无障碍连接,符合国际标准;一个占地490平方米的直升机停机坪,保证了救援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运送抢救伤员。中心内拥有多种先进康复设施和医疗手段,可为伤残人员进行检查、评价、理疗、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治疗、心理康复、功能训练等康复治疗,并引进了国内外数十种最先进的假肢和辅具,残疾修养员可以在这里选择、装配最适合自己的假肢装具,恢复肢体功能,走向新的人生。中心医疗条件能够满足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疗服务需求,康复设备整体配置达到了全国先进水平。

    中心建成移交后,四川省残联原有康复医院、医疗点的脑瘫儿童和其他伤病员将陆续转移过去,现有的假肢康复中心也将全部搬迁进去。

    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表示,在四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中,人民子弟兵主动支援,做出了重要贡献,八一康复中心是灾区灾后重建重要标志性建筑,也是一项爱心工程,为四川省广大残疾人员带来了福音。

镌刻着“八一”的爱
——解放军四总部援建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纪实

    新华社成都6月9日电(记者徐壮志、刘永华 解放军报记者杨彪)2010年6月9日,成都市温江区。鲜花和彩旗辉映着一片引人注目的建筑群——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

    为了支援灾区人民重建家园,也为了给伤残人员提供良好的康复治疗条件,就在“5·12”汶川地震发生一个多月后,中央军委作出决定,以解放军四总部名义,在成都援建一所康复中心。

    经过一年多的紧张筹划和建设,这所现代化的康复中心正式建成并交付四川省残联投入使用,这是继援建8所八一学校后,军队为地震灾区群众奉献的又一以“八一”命名的精品工程、爱心工程。

    这一规模仅次于北京中国康复中心的现代化康复中心,将为四川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残疾人提供一流的康复条件和服务。

    凝聚着军委关怀和官兵真情的特殊工程

    这是一项凝聚了中央军委特殊关怀的工程——

    中央军委明确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援建任务后,军委领导专门作出指示,要求援建工作要抓好落实,确保质量,让地方政府满意、残联满意、康复医疗人员满意。

    解放军四总部领导先后10多次深入施工现场,检查工程质量,解决实际问题。

    总后勤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四川省政府和成都军区,成立康复中心筹建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和协调援建工作。具体实施项目建设的成都军区专门成立了工程建设指挥部。

    2008年10月16日,援建四川八一康复中心项目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12月9日,援建工程在成都市温江区永宁镇破土奠基。

    2009年6月10日,承载着灾区人民的厚望,八一康复中心工程全面开工。

    这是一项浸透了援建部队特殊心血与汗水的工程——

    拥有国家甲级勘察设计资质的总后建筑设计研究院在借鉴国内外一流的康复中心的设计理念后,精心提出了建设方案,并特别派出专门人员常驻施工现场,指导工程建设。

    为了以最快速度建成这一工程,具体承建这项工程的成都军区援建官兵和施工人员采取平行展开、流水作业、各道工序无缝隙对接等超常措施,昼夜奋战,既确保了质量,又抢夺出工期。

    “10余家建筑安装公司的2000余名施工人员,与100余名援建官兵联合作战,日夜不停,连春节都是在工地上度过的。”项目部副主任、成都军区营房部高级工程师王新兴说。

    从2009年6月正式破土动工,到2010年5月通过验收,在不到11个月的时间内,这所占地185亩、建筑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拥有500张床位的中国第二大康复中心拔地而起,成为成都温江“国际医学城”的一道亮丽风景:从设计到施工,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所有楼层结构都是节能保温结构;所有的室内灯具都是节能灯具;所有的玻璃都是中空涂膜,隔音隔热;许多设备的控制系统,都采用了智能化装置。

    总后勤部、中国残联、四川省人民政府和成都军区联合组织验收后评价:项目设计科学合理,工程质量优良,结构安全可靠,满足抗震设防要求……

    见证了援建全过程的一位四川省领导感慨地说:“以这么快的速度,建成功能这么完善、设施这么齐全的康复中心,只有子弟兵可以做到!”

    细节之处见真爱

    两年前那场特大地震中,有5000多人因灾致残。而四川省有622万残疾人。

    “我们一直想拥有这样一所大规模、高等级的康复医院。”四川省残联理事刘志贤说,“八一康复中心的建成,为四川省残疾人康复事业进步提供了难得的契机,这是四川省甚至整个西南地区残疾人的福祉。”

    走进八一康复中心,现代化的设计理念,优良的建筑品质,先进的康复设备,特殊的人文关怀,无不融汇着子弟兵的深情——

    11栋单体建筑之间,以病房楼为中心,呈集中辐射布局,单体建筑之间实现全封闭无障碍连接,这是国际先进的标准和理念;

    高12层的病房楼和两个康复楼,其功能都是模块式的,康复人员能够很方便地在相对集中的区域内进行适合自身的各项康复和治疗;

    从门诊楼、病房楼到康复楼,超过3米的宽大电梯和楼梯、走廊,考虑残疾人各种特殊需要的洗手间等设施,无不在细节上体现着浓浓的人文关怀;

    4层高的康复一号楼,拥有多种康复设施和医疗手段,可以为伤残人员进行检查、评价、理疗、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治疗、心理康复、功能训练等康复治疗。在运动大厅里,各种适合不同残疾人进行运动训练的器械令人目不暇接:先进的多关节等速训练测试系统、三维步态解析系统、成人及儿童运动、作业疗法等成系列成体系的康复训练、评定设备……其中最先进的运动设备,可以让全瘫患者开展行走训练。

    在康复2号楼中,有一个特殊设计的水疗室。在这里,不仅有先进的碟形浴槽、步行浴槽、无障碍浴缸等新概念设备,还有一个小型游泳池,残疾人可以坐在一个升降装置上自如地入池出水。

    在拥有国内外数十种最先进的假肢和辅具的假肢矫形及辅具装配中心,肢残者可以在这里选择和装配上最适合自己的假肢,恢复肢体功能,走向新的人生。

    文体大厅,可供残疾人在娱乐中锻炼,在娱乐中康复;室外康复训练区,仿真坡道、体育器械、生活场景模拟区、羽毛球场……丰富多彩的科目设置与清雅的休闲场地浑然一体。

    一个占地490平方米的直升机停机坪,则能够保证救援人员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运送伤员。

    看着这组建筑从设计到投入使用,一直坚守在施工现场的总后建筑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杨艳清十分自豪:“从整体设计到细节考虑,我们都做到了以残疾人为本,尽可能为他们的康复提供最好的环境。”

    “这不光是一个‘震不垮’的康复中心,更营造了一个按国际先进理念设计出来的第一流的康复环境。”刘志贤说。

    “交钥匙”工程

    5岁半的罗渝凯一进门就坐到儿童作业室的桌子前,在康复员的指导下认真地“玩”上了。

    母亲李春联坐在一边,不无欣慰地看着孩子一次次努力地尝试着这些对普通孩子早已不是问题的动作。“从他9个月大时我们就带着他四处求医,先后去过上海、浙江、重庆等。”李春联说,希望这里良好齐备的条件能让她患脑瘫的孩子尽快恢复起来。

    从门诊、病房到各种作业室、训练室,几乎都在移交的当天就投入了使用。“解放军交给我们的不是一组建筑,而是一所达到国家残疾人康复中心最高标准和三级甲等医院服务需求,集康复医疗一体、功能齐全、设备配套的一流的中心。”八一康复中心主任姚有贵说,这是一个名符其实的“交钥匙”工程,真正做到了打开门就能投入使用。

    “从核磁共振、高档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到电子内窥镜、腹腔镜,从手术器械、办公电脑、家具到医疗被褥,甚至食堂的牙签盒都配齐了。”作为负责人,姚有贵对自己刚刚接手的这个中心非常满意。

    为了帮助康复中心熟悉设施设备使用要求,成都军区党委决定,由成都军区总医院对中心进行医疗、技术和人员培训的长期帮带。交接初期,成都军区总医院专门抽调了30多名医护人员入院指导。

    “我们就是要给当地一所不必再购买任何设施器材、拿到钥匙就能用的康复中心。”总后勤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说,考虑到康复中心的地位和未来功能的进一步发挥,许多重要医疗和康复设备还进行了超前配备,为中心下一步的发展预留了空间。

    “我们要在用好这些设施为残疾人服务的同时展开学术研究,使中心成为残疾人康复治疗的学术中心,发挥它更大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姚有贵说,康复中心全体人员将尽最大努力,把子弟兵对灾区人民、对残疾人的深情关爱传递下去,让更多的残疾人能从这里得到帮助。 

 
 
 相关链接
· 解放军新型野战保障装备在地震灾区大显身手
· 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将从5个方面参与灾后重建工作
· 解放军驻澳部队再次向四川灾区捐款
· 解放军人兽共患病防疫队赶赴四川地震灾区
· 四川青川:抗震救灾解放军官兵进行轮换
· 解放军总后勤部向四川汶川地震灾区运送救灾物资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