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6月10日电(李荣 李斌)从新近召开的上海“安全社区”命名仪式暨安全社区建设推进大会上获悉,自国家安监总局、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把上海等地列为全国率先探索、开展安全社区建设的试点地区以来,上海全市已有11个社区被命名为“国际安全社区”。
据上海市安监局人士介绍,上海全市已有57个社区启动、开展了“安全社区”的建设。其中,有11个社区已被命名为“国际安全社区”;有25个社区被命名为“全国安全社区”;有43个社区被命名为“上海市安全社区”。这些社区积极开展老年人安全、燃气安全、消防安全、居家安全、学校安全、工作场所安全等多个防范项目,切实落实隐患治理,最大限度地预防和降低了事故伤害和日常生活中的伤害,提高了社区的防范能力和安全水平。
在这些“安全社区”的经验交流中记者了解到,安全社区建设立足预防,从基层、基础的具体实事着手。上海闸北区临汾街道通过跨界合作,利用社区资源,开设“日托所”,创办“车轮食堂”送餐,组织志愿者对孤老、独居老人每天进行“对口服务”,实实在在地消除社区老人勉强出行极易跌伤的潜在危险。卢湾区瑞金二路街道与民政、残联等部门联手,克服中心城区“寸土寸金”的条件限制,腾出地方,开辟“阳光之家”,为社区内的智障人员创办了集中照料和训练的基地,对他们循序渐进地进行常识、行为规范的启迪教育,使家庭、社区得以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