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兰州6月10日电(记者孙青昊)记者9日在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千户梁机修梯田示范点看到,山坡上的梯田间云雾缭绕,小麦已经泛出了黄色。秦安县县长王东红介绍,山坡地修成梯田后,土地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潜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近日,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在全国20个省的70个县启动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甘肃省的华池、静宁、秦安、通渭、会宁、东乡、永靖、临夏等8个县先行纳入试点范围,共获得8000万元投资。随着这8个县列入试点范围,今年甘肃省新修梯田面积将增加到150万亩。
在秦安县王尹乡姚沟流域,当地在治理中探索出“梯田+节灌+果园+路网+绿化”模式,新修优质水平梯田7347亩,同时建设了大量的集雨节灌水窖、优质苹果基地和环保林草,流域治理程度达到77.6%,土地利用率由过去的68.9%提高到85.6%,林草覆盖率达到了41.4%。初步核算,可年增经济效益1707.57万元。
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副总队长黄秉信介绍,2009年是甘肃省启动500万亩梯田建设工程的第一年,经过抽查验收,38个梯田建设重点县(区)共新修梯田110.26万亩,占计划任务104万亩的106%,超额完成了年度建设目标任务。
甘肃省副省长泽巴足说,甘肃省的梯田建设在规划设计、工程质量、组织管理、技术服务、产业开发等方面都有创新。特别是秦安等县,把梯田建设同雨水集蓄、全膜覆盖、林果基地、通达工程等有机结合,加大了各类资源的整合配套力度,有效提高了工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