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专家称当前气温适宜墒情较足对提高小麦产量有利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06月11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郑州6月11日电(记者 张兴军)针对近期小麦主产区天气状况,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副组长、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郭天财等有关人士分析认为,当前气温适宜,墒情较足,有利于提高小麦灌浆速度和干物质积累,对提高小麦产量非常有利。

    郭天财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今年整体气候条件比较反常,造成小麦生育期推迟,但仅就冬小麦灌浆期而言,气候条件总体有利于小麦生长。加上适宜的土壤墒情,促进了今年主产区冬小麦灌浆期延长,灌浆强度提高。

    郭天财分析指出,近期天气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气温适宜。5月下旬以来,小麦主产区气温总体正常,大部分地区没有超过30℃,正是小麦籽粒灌浆的适宜温度,没有出现高温逼熟的现象,可以提高小麦灌浆速度。近期,一般气温在17℃至27℃,昼夜温差大,光合作用强,呼吸作用弱,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二是墒情较足。近一段时间,小麦主产区经常伴有降雨天气,雨量不大,提高了土壤墒情,对籽粒灌浆十分有利,也降低了发生干热风的几率;三是灾害较少。由于气温适宜,墒情较足,没有达到发生干热风的天气条件。由于今年小麦株高相对较矮、茎秆粗壮,也没有发生大面积倒伏的情况。同时,小麦病虫害明显低于去年和常年。

    “以河南省为例,小麦灌浆期一般为30至35天,但今年全省小麦从5月1日开始扬花至今,灌浆期长达40天。”郭天财说,“前两天全省普遍出现降雨,对墒情有利,俗话说‘麦熟一晌’,现在雨过天晴,全省小麦开始进入完熟期。”

    河南省气象局农气中心主任余卫东表示,由于受此前低温天气影响,全国主产区小麦生育期、灌浆期以及收获期比常年不同程度推迟,其中河南省推迟7天左右。虽然大规模机收仪式已经开始,但全省大部分小麦尚未收割,一些地方小麦功能叶片和麦穗甚至呈现绿色或间黄间绿,而目前适宜的天气对提高小麦灌浆强度确实有利。

    根据河南农业大学小麦田间监测,5月30日至6月1日,该省主推小麦品种“矮抗58”千粒重日均增加1.9克,比常年灌浆高峰期高0.1克。由此预计今年河南省小麦千粒重不但不会降低,还可能有所增加。

    另据河南省农机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9日17时,全省已收小麦2024万亩,仅占种植面积的25.5%。

 
 
 相关链接
· 2010年山西小麦收购将按市场价随行就市进行收购
· 黄淮海大部麦区小麦仍在灌浆需掌握好适宜收获期
· 持续大面积降雨造成安徽小麦产区麦收再次推迟
· 湖北省夏季粮油抢收基本结束 机收小麦1260万亩
· 山东省发出通知要求全力以赴加快小麦抢收进度
· 农业部:全国已收获小麦6671万亩 麦收进度近两成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