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中长期人才规划解读:发挥重大人才工程引领作用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06月19日   来源:新华社

胡鞍钢:发挥重大人才工程的引领作用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读之十一

    新华社北京6月19日电(记者赵超、谭浩)日前发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人才规划》)提出我国将实施12项重大人才工程,包括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青年英才开发计划、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文化名家工程等。在中科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鞍钢看来,发挥重大人才工程的引领作用是《人才规划》最突出的创新之处。

    吸引人才,集聚人才,需要人才工程的引领和带动。近几年,我国实施了“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人才工程,使得人才数量快速增加,人才层次不断提高。

    胡鞍钢表示,现阶段中国人才资源总量已达到1.14亿,规模上世界领先,但存在两大不足,一是高端人才数量不足,二是人才开发的投入不足。“《人才规划》的出台可以解决当前人才问题的两大不足,为我们制定了一个人才发展目标的路线图。”

    《人才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人才资源总量要增加到1.8亿,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重提高到16%。“12项重大人才工程正是我们实现这一人才发展目标的抓手。”胡鞍钢表示。

    参与《人才规划》研究编制工作的胡鞍钢认为,12项重大人才工程中最具中国特色的是“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人才规划》将农村实用人才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组成部分,提出到2020年,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1800万人,每个行政村主要特色产业至少有1-2名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带头人。胡鞍钢说:“我们能够对农村人才特别是实用人才进行这种培训,中国就会形成一个创新的现代化的农业发展方式。这是人才培养的中国方式。”

    实施重大人才工程,重在机制创新。《人才规划》提出,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人才发展的根本动力,坚决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制度障碍,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

    “重大人才工程最开始是国家的意愿和行动,慢慢会促进地方进行人才投入,长期看会引导社会和市场参与其中。”胡鞍钢说。

    “实施重大人才工程,意味着大量的投入。”胡鞍钢表示,“不过,我们可以预期,用不了多少年,我们国家就会出现更多袁隆平、姚明、张艺谋这样的人才,这样的人才会带来难以估量的规模效应。”

    人才强,国家强;人才兴,民族兴。《人才规划》的出台,表明中国将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随着《人才规划》中12项重大人才工程的实施,中国在走向人才强国的同时也会迈向经济强国,中华民族将书写下伟大复兴之路的人才篇章。”胡鞍钢说。

 
 
 相关链接
· 国家中长期人才规划解读:十大政策凸显新亮点
· 中长期人才规划解读:完善创新人才培养开发机制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