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6月19日电(记者 张兴军)记者19日上午从黄河防总办公室获悉,今年汛前的黄河调水调沙已于当天9时正式开始,这是自2002年以来黄河进行的第十次调水调沙。

6月19日9时,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正式启动。当日,今年汛前的黄河调水调沙正式开始。这是自2002年以来黄河进行的第十次调水调沙。调水调沙期间,黄河小浪底水库将利用汛限水位以上的水量,逐步加大下泄流量,从2500立方米每秒增至3900立方米每秒。初步预计本次调水调沙将历时15天左右。新华社记者 王颂 摄
按照黄河防总指令,自19日9时起,黄河小浪底水库利用汛限水位以上的水量,加大下泄流量为2500立方米每秒,以后将逐步加大到3900立方米每秒。
黄河防总办公室副主任王震宇介绍说,今年调水调沙主要目标是尽可能提高小浪底水库异重流排沙比,延长小浪底水库拦沙使用年限,为未来的水沙调控体系科学运行积累经验;继续提高黄河下游河道卡口河段的最小过流能力,为水沙调控提供更大的调度空间;实施黄河三角洲生态调水并实现刁口河流路全线过水、水沙入海。
目前,大流量过程正向下游演进。黄河防总已经启动调水调沙运行机制,要求相关单位和部门落实好责任,确保调水调沙安全运行。

6月19日,从小浪底水库排出的库水直泻下游。新华社记者 王颂 摄
初步预计本次调水调沙历时15天左右。河南省济源市于日前发布公告,6月19日开始至调水调沙结束后延期两天,小浪底、西霞院两大库区全面封航,库区及周边旅游景点、浮桥、吊桥等各类设施全部关闭,禁止在小浪底、西霞院库区从事水上航运、旅游、捕鱼等任何水上活动。

黄河9次调水调沙使河口成为野生鸟类"国际机场"
新华社济南7月10日电(记者张旭东)黄河第九次调水调沙下泄水流日前在山东全部入海,记者从黄河水利委员会了解到,调水调沙使黄河河口生态系统得到恢复和改善,成为野生鸟类“国际机场”。
黄河水利委员会防汛办公室主任王震宇说,通过向黄河三角洲湿地人工和漫溢补水,湿地水面面积增加。现在该区明水面积达到60%,其中一处面积较大的水域已形成湖区,有多达10万只的野鸭栖息,为丹顶鹤、白鹳、大天鹅、小天鹅、疣鼻天鹅等许多水禽提供了理想栖息地,黄河三角洲地区因此被称为鸟类“国际机场”。 >>>详细内容
黄河调水调沙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记者从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了解到,7月8日,随着调水调沙下泄水流全部入海,第九次黄河调水调沙圆满结束。此次调水调沙入海总水量34.88亿立方米,下游河道冲刷泥沙3429万吨,河道主槽最小过洪能力进一步增大到3880立方米每秒。
黄河调水调沙是通过水库联合调度、泥沙扰动和引水控制等手段,把进入黄河下游不平衡的水沙关系塑造成协调的水沙过程,以提高黄河下游防洪减淤能力的有效途径。黄河水利委员会在2002~2009年间,先后进行了三次调水调沙试验和六次生产运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黄河水沙规律的认识。 >>>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