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贵州关岭6月30日电(记者黄勇、王丽、刘文国)6月30日,关岭县大寨村上空连日的阴雨终于停了一口气。趁着这难得的天气,“6·28”滑坡灾害现场抢险进程迅速加快,包括解放军、武警、消防、公安、矿山救援人员在内的2000多名抢险人员,16台机械挖掘了10万立方粘土,寻找到了8名失踪人员的遗体。
现场施救小组组长、贵州省安监局蒲建江说,从昨天上午到今天,抢险指挥部已经制定了科学、有效的救灾方案,全力寻找失踪人员。在现场抢险的人民解放军、武警、消防、公安、矿山救护队等抢险人员共2000人,正在尽最大努力以最快速度寻找失踪人员。
蒲建江认为,抢险目前面临几个困难,一是滑坡地带还有可能二次垮落的危险,二是被埋人员位置难以确定,给施救带来很大难度,三是滑坡处最底下是富水层,使得滑坡上层有滑走的危险。
30下午贵州省民政厅紧急召开厅长办公会,向受灾地区下拨民政救济资金,其中向关岭下拨250万元。截至29日,省市县三级民政共调帐篷222顶,棉被1000床,衣物15800件,折叠床425个。当地已建立3个救助点,转移安置群众165户616人。目前在集中安置点的群众都有临时住所、有饭、有衣、有干净水,能就医,实现了集中开火。还启动了分类救助和重点救助,对受灾临时安置群众进行分类摸底调查,实行分类别救助,对低保户、孤儿重点救助。每个安置点上加强集中管理,每个安置点都有民政部门同志定点管理。
30日下午,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利用无人机低空航摄遥感技术,对这次滑坡的灾害区域周边10平方公里实施航拍,获取影像447张,当天晚上,国土部门将完成影像拼接,打成大幅画影像图,供抢险、灾情分析和险情排查用。
贵州地矿部门对关岭滑坡周边地区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拉网式排查
新华社贵阳6月30日电(记者李惊亚)30日上午,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调集下属4个专业地勘单位的32名地质专业技术人员,组成8个野外排查组奔赴关岭滑坡灾区,对周边地区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拉网式排查,对周边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类似地区进行全面摸排。
记者从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了解到,关岭县岗乌镇大寨村发生山体滑坡灾害后,由地质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应急抢险工作组,抵达灾害现场开展应急抢险调查,重点对滑坡体后缘岩体及滑坡堆积稳定性进行了调查评估,对滑坡周边地区坡体稳定性进行了摸排。
经工作组现场调查,关岭这次特大型地质灾害为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形成沿沟谷长约1.5千米的滑坡松散堆积区,沟谷上部厚度约50米,沟谷出口部位堆积物厚度约10米至20米,滑坡总体积约150万立方米至200万立方米。滑坡体地处云贵高原东侧的梯级斜坡地带,地形起伏较大,切割强烈,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环境条件脆弱。
工作组调查评估认为,目前滑坡后缘仍存在不稳定岩体,沟谷内滑坡堆积体的稳定性较差,在强降雨作用下,极易引发泥石流等二次灾害,应切实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6月28日,贵州省关岭县岗乌镇大寨村因强降雨导致山体滑坡灾害,两个村民组37户99人被埋。
贵州关岭“6·28”滑坡灾害搜救现场已发现8具遇难者遗体
新华社贵州关岭6月30日电(记者黄勇、王丽)据现场抢险指挥部提供的最新消息,经过抢险人员50多个小时的艰苦努力,截至30日22时30分,贵州关岭“6·28”滑坡灾害现场已发现8名遇难者遗体。现场抢险救援还在紧张进行中。
30日,关岭滑坡灾区由雨转阴,天气好转,滑坡灾害现场抢险进程迅速加快,包括解放军、武警、消防、公安、矿山救援人员在内的2000多名抢险人员,26台机械挖掘了10万立方粘土。
6月28日,贵州省关岭县岗乌镇大寨村因强降雨导致山体滑坡灾害,两个村民组37户99人被埋。目前仍有91人被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