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中国外援60年:中国友谊桥为孟加拉国发展助力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07月21日   来源:新华社

中国友谊桥为孟加拉国地方发展助一臂之力

    新华社达卡7月21日电(记者 黄亚男)中国自上世纪80年代起共向孟加拉国无偿援建六座友谊桥,对于河网密集的孟加拉国来说,这些友谊桥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第六座友谊桥(六桥)位于距离孟加拉国首都达卡东南37公里的蒙希甘杰县境内,建在孟三大河流之一梅克纳河的支流达累什瓦里河上,全长1521米,宽10米,为双向双车道。六桥2005年4月28日开工,2008年2月18日正式通车。

    记者近日赴六桥采访,看到的是原来封闭的蒙希甘杰县因六桥的通车而变得充满生机,听到的是人们对中国修建六桥的一片赞赏之声。

    蒙希甘杰县县长阿齐兹·阿拉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六桥的开通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对此他代表该县的所有百姓向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表示由衷的感谢。

    阿拉姆说,蒙希甘杰县过去被几大河流包围,由于水运能力差,限制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在该地修建一座桥梁是当地老百姓长期以来的梦想,现在中国人将这一梦想变成了现实。”

    阿拉姆说,蒙希甘杰县是农业县,以种植蔬菜为主,土豆产量约占全国的40%。“过去运输全都靠水路,但水路运输不仅费用高而且时间长,致使这里生产的农产品销路不畅。现在有了友谊桥,农产品每天都可以被运到达卡销售,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也满足了达卡市民对于蔬菜的需求。”

    他还表示,蒙希甘杰县有约2万人在达卡工作,友谊桥修建前,因为往返时间过长,他们被迫在外租房子住,而大桥通车后,他们每天都可以回家,节省了不少生活开支。“现在蒙希甘杰县和达卡之间往返的公共汽车每天有100多趟,往返一趟两个多小时,这给在达卡工作的蒙希甘杰县人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由于交通便利了,不少企业家开始到蒙希甘杰县投资建厂。阿拉姆说,大桥开通两年多来,该县新建100多家工厂,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也提高了当地百姓的收入。

    阿拉姆还指出,六桥建成开通不仅带动了蒙希甘杰县的地方经济发展,也带动了当地的文化发展。“过去没有连接我们这里的公路,文化团体都不愿意来。现在公路开通了,孟加拉国艺术院在这里建了分院,他们经常组织一些文化表演活动,丰富了当地老百姓的业余生活。”

    蒙希甘杰县下辖六个乡和两个市,有110万居民。记者在一天的采访中深深感受到,这座凝聚着中国人心血的友谊桥在蒙希甘杰人心中何等重要,不论官职高低、年龄大小,每个人都能说出六桥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变化。

    卡利·乌丁是位三轮车夫,大桥开通后他从异乡来到蒙希甘杰县,靠着骑三轮车养活一家五口人。“如果没有这座桥,我不可能来到这里。有了这座桥,这里的经济发展了,坐车的人多了,我的生意也越来越好,”他说。

    六桥开通后,拉菲克·伊斯拉姆在桥附近开了一家小茶馆。由于桥上人来人往,他的茶馆生意也不错。

    阿布杜尔·萨拉姆也是因六桥而致富的。六桥开通后,他在附近建了一个稻米加工厂,现在每天可加工稻米50吨,销往全国64个县。“六桥建成使这里与全国各地公路相连,交通非常方便,公路运输节省了运输成本,提高了运输效率,赚的钱也越来越多,”他说。

    伊克巴尔·侯赛因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民,过去他自家地里种植的蔬菜只能在当地销售,不仅量小,价钱也不高,现在有了六桥,他每天都可以将种植的蔬菜运到达卡,收入大幅增加。

    友谊桥,不仅改变了一个县的整体面貌,它所传递出的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也深深铭刻在蒙希甘杰县每一个人心中。

专访:中国援助推动柬埔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访中国驻柬大使潘广学

    新华社金边7月21日电(张瑞玲 雷柏松)“长期以来,中国向柬埔寨提供了大量力所能及的支持和援助。西哈莫尼国王和洪森首相等柬埔寨领导人对中国的无私援助为柬国家独立、和平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给予了高度赞扬,”中国驻柬埔寨大使潘广学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

    潘广学说,自1956年以来,中国就以无偿援助、无息贷款或优惠贷款方式向当年西哈努克亲王领导的柬埔寨王国提供援助,为柬建造了水泥厂、纺织厂、玻璃厂、三合板厂等多家大型工厂,有效推动了柬国家建设,使当时柬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东南亚处于领先地位。

    他说:“在柬埔寨恢复和平以来的10多年中,为了帮助柬埔寨政府和人民巩固国家独立、和平与发展,中国政府坚持奉行‘以受援国为主’的对外援助原则,尊重柬埔寨政府意愿,根据柬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大力开展各项援助工作,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谈到中国援柬建设交通基础设施时,潘广学说,洪森常说“中国有句话叫‘要想富,先修路’,而我们柬埔寨人也有句话叫‘有路,就有希望’”。这表明中柬两国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共识,深知道路桥梁等交通基础设施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柬埔寨政府将改善交通基础设施作为国家发展“四角”战略的重点之一,中国政府则把帮助柬埔寨建设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作为援柬重点。到目前为止,中国援柬修建的道路总长超过1500公里,还建成了分别位于洞里萨河、湄公河和上丁省西公河的3座大桥。另外,一些中国援建的公路和桥梁正在施工或将要开工建设。中国是在柬埔寨路桥建设中提供援助最多的国家。

    潘广学说,交通道路改善为加快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例如,全长190多公里的7号公路是从柬埔寨磅湛省。经桔井省和上丁省至柬老边境的交通要道。该公路于2008年4月建成通车后极大地方便了当地居民出行和开发这些地区丰富的瀑布、原始森林及文化遗产等旅游资源,促进了柬东北部乃至柬老越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潘广学说,中国援柬的另一重要项目是柬埔寨政府办公大楼。该项目经过两年多施工于2009年2月竣工移交。大楼主体地上7层,地下1层,总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大楼主要由柬埔寨政府内阁办公厅及其下属单位使用。目前,共有包括多位副首相在内的1100多柬官员在楼内办公。2009年12月,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柬时,洪森首相就在该大楼举行欢迎仪式和会谈。此后,洪森欢迎外国领导人等活动都在此举行。

    潘广学说,中国还向柬埔寨提供了其他方面的无偿或优惠贷款援助,包括修建柬参议院办公楼和图书馆、打1500口水井、提供农机具、装配式钢桥、防非典物资、警用摩托、消防车、缉私缉毒设备、大湄公河次区域信息高速公路等项目。此外,中国还为柬埔寨培训各类人员近600名。

    对中国提供的长期无私援助受到了柬埔寨官方和社会各界一致好评。西哈莫尼国王多次感谢中国政府长期以来对柬王室和人民的无私帮助,表示“中柬两国人民永远是好兄弟、好伙伴。”洪森首相也赞扬“中国的援助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帮助柬埔寨获得了政治独立,而且适应柬埔寨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当地减贫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称赞中国政府是柬埔寨“可信赖的战略依托”。

中国外援60年:对外援助之花在国际合作中绽放

    坦赞铁路——中国对外援助史上永远的丰碑

    新华社达累斯萨拉姆7月18日电(记者郭春菊)许多中国人最早知道遥远非洲大陆的坦桑尼亚,是从中国援建坦赞铁路开始的。这条东起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西至赞比亚中部的卡皮里姆波希、全长1860.5公里的铁路,是中国人民在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两国发展民族经济、巩固民族独立、支援南部非洲解放的紧要关头,伸出援助之手铸就的一条发展之路。它自1976年7月全线建成后,就成为坦赞经济发展的命脉,树立了中非人民友谊的丰碑。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坦赞两国多次向西方国家提出援建坦赞铁路的要求,却屡遭拒绝。当时,中国自身经济也亟待发展,但是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中国老一代领导人毅然决定克服自身面临的困难,拿出巨资援建坦赞铁路。>>>>详细阅读

    中、坦、赞三国工人一起劳动(资料照片)。1965年2月,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访华。刘少奇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在与尼雷尔总统会谈时表示:中国政府同意帮助修建一条由坦桑尼亚到赞比亚的铁路。1967年9月5日,中国、坦桑尼亚、赞比亚三国政府在北京签订《关于修建坦桑尼亚——赞比亚铁路的协定》。在修建坦赞铁路过程中,中国共有60余人长眠在了坦赞大地上。经过5年多的艰苦努力,坦赞铁路于1975年10月试办运营,1976年5月完成了全线工程收尾和设备安装配套等工作。“钢铁斑马”终于驰骋在千里莽原上。赞比亚总统卡翁达说:坦赞铁路是“我们与中国友谊和团结的纪念碑。”坦赞铁路东起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西至赞比亚中央省的卡皮里姆博希,与赞比亚原有铁路接轨,全长1860.5公里,是一条贯通东非和中南非的大干线,极大地改善了坦、赞两国的交通运输状况。新华社发

    铸就中非友谊的丰碑—— 记建设中的非盟会议中心

    1月27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工人在中国援建的非洲联盟(非盟)会议中心项目工地施工。由中国援建的非盟会议中心选址于2008年11月正式开工建设,目前主体工程已进展到第七层,预计将在2011年年底建成竣工。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新华社亚的斯亚贝巴7月18日电(记者梁尚刚)在有非洲“政治首都”之称的高原之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一座地标性的建筑矗立在城市中心地带,它如此引人注目,以至于几乎所有当地人都知道它的名称,几乎所有到访的非洲国家官员都会来此参观,非盟官员和非洲人民更是把它称作象征中非友谊的丰碑。这就是中国政府援建的、正在施工中的非盟会议中心。

    长期以来,非盟一直渴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现代化综合性大型会议中心,从而结束借用其他组织会议中心召开首脑会议的历史。2006年11月4日,胡锦涛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宣布中国政府将无偿援建非盟会议中心。在经过设计和施工招标等程序后,工程于2009年6月16日正式破土动工,预计于2011年年底竣工,这一项目是继坦赞铁路后中国对非洲最大的援建项目。>>>>详细阅读

 
 
 相关链接
· 外交部提醒:请航经孟加拉湾海域的船只注意安全
· 胡锦涛19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孟加拉国总理哈西娜
· 吴邦国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孟加拉国总理哈西娜
· 孟加拉国总理哈西娜:欢迎中国企业前去投资兴业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