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步履稳健走向新生——百日之际重访玉树地震灾区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07月23日   来源:新华社

    人性在闪耀——爱心接力棒在人们手中传递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7月19日下午2时30分许,玉树孤儿学校初一年级的板房教室里,30多个藏族孤儿在一位年轻女教师的带领下齐声朗诵。

    “这些孩子很快将到外地去上学,我专门选了和送别有关的古诗,和大家一起学习。”作为福建义工俱乐部29人支教队的一员,宁德福安逸夫小学教师王金花已是第二次给孩子们上语文课,“我们教孩子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更多的是带来快乐,带来一种心灵上的温暖,在他们的心里种下希望的火苗。”

    虽然有一位义工因高原反应严重已被送离玉树,但是队员们仍然信心十足:“为了同一片蓝天、同一个梦想的目标,我们将在这里坚守。”

    ……

    建设新家园、新校园、新玉树,让受灾的兄弟姐妹过上新生活,是灾区群众的期盼,也是全国人民的心愿。

    盛夏时节,记者再次在这片土地上采访,从板房学校到居民安置点,处处都能见到志愿者的身影:

    他们中间,有的是再次重返灾区的志愿者——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莲花爱心基金管委会主任蔡鹏又来了:“我们跑了四五天,和赞助企业的代表一起选定了8所学校、20多户农牧民、文成公主庙等4个寺庙,还有7个党员活动室,支持安装光伏发电系统,满足照明需要。我们需要一个绿色的玉树。”

    他们中间,有的是新加入的力量——北京林业大学的13名大学生来了。在玉树第三完全小学,他们一到就投入教学当中,13人在14个班任教,有的还当上了班主任。校园的三块黑板报上,分别介绍世博会、足球世界杯、国庆阅兵。“下一步,我们还要把国务院关于玉树恢复重建的总体规划打印出来,贴在黑板上。我们还策划让孩子们画‘未来的家’。”带队的杨云雷同学说。

    更多的,则是一直在这里坚守的力量——玉树震后最大的居民集中安置点赛马场上,慕名前来就医的藏族群众,坐满了一处医疗点窗口前的两排长椅。在这已经连续坚守40多天的“小杨大夫”就是不肯透露姓名:“我每天要看六七十个人,量血压、扎针、拔针、拿药,有时候到了晚上十一二点,必须打着手电筒开药方……”

    “小杨大夫”的事业已经后继有人,4位来自青岛的医科大学生几天前来到这里,利用暑假做志愿者,已经在她的指导下为受灾群众看病。

    4位来自北京仁爱慈善基金会的年轻女孩仍在玉树坚守,其中时间最长的已经有2个多月。“我们早期带来了4吨物资,然后去安置点走访群众,还建立了包括图书室、课堂等在内的仁爱社区。前不久,学校开学时我们在7所学校进行了心理援建,对教师进行‘如何上好灾后第一堂课’的培训。”27岁的副秘书长钟莹虽然是位“80后”,从事公益事业却已有5年。

    一直坚守的,更有玉树当地逐渐成长的志愿者力量——28岁的“关爱生命协会”负责人求松的家就在结古镇上,虽然地震发生时家里也损失惨重,但从一开始,他就投入到抗震救灾中。“地震发生后,我们配合有关单位发放物资,现在开设了一个利民学堂,专门教那些超过上学年龄的孩子上学,学画唐卡、做手工艺品和画面具,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见到记者,他黝黑的脸上露出开心的微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们的‘关爱生命协会’昨天已经在民政局注册了。”

    爱心在传递,爱的力量也在传递。玉树孤儿学校校长尼玛仁增说:“我已经记不清接受多少爱心捐赠了,几乎每天都有人来献爱心。”

    7月19日傍晚,一场别开生面的晚会在海东特警的帐篷营地举行,来自玉树孤儿学校、北京军区方舱医院、海东特警和志愿者代表在这里齐聚一堂。

    “感谢父母,给了我生命和无私的爱;感谢老师,给了我知识和看世界的眼睛;感谢伤痛,让我练就了释怀生命之起落的本能;感谢关怀,生命因你而多了充实与希望……”6位玉树孤儿学校的藏族孩子以清唱和手语,表达心中的感恩之情。

    人们屏气凝神,安心静听——

    巍巍青山下,辽阔草原上,洋溢着“藏汉一家亲”的浓浓亲情;落日的余晖,照射在人们的身上,感觉格外温暖……

    让人同样倍感温暖的,是至今仍然绵延不绝的爱心——

    一笔笔凝结着海内外无数人爱心的捐款和物资,以玉树的名义在汇集——截至7月5日12时,全国共接收青海玉树地震救灾捐赠款物87.66亿元。

    玉树不倒。她在大爱中同行,在感恩中奋进。

    梦想在滋长——灾区群众自强不息,顽强的生命在高原上生长

    烧奶茶、挤牛奶、拣牛粪、打酥油……

    “政府帮助我们盖了房子,但是日子还需要自己努力打理。”62岁的桑羊是玉树甘达村四社的牧民,地震发生后,一家人把放牧的牦牛帐篷扎在了村子对面的牧场。每天,桑羊都要和女儿一起挤牛奶、晒牛粪。

    在地震中,桑羊家里头有20多头牛被压死,家里还有20多头牛,其中有7头母牛。“这些母牛再产些小牛犊,牛群还会恢复到以前的数量。”

    震后100天,受灾群众的自强不息和顽强拼搏,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如何发展后续产业,让居民增加收入?地震以后,这成了在地震中遭受重创的加吉娘社区党支部书记土丁朋措苦思冥想的问题。

    “5月底以来,我们组织社区的一半居民去挖虫草,同时,组织了400多人参与清理废墟,收集废墟中的钢筋。”加吉娘社区帐篷内,这位48岁的康巴汉子告诉记者,现在社区的废墟都已经被清理,“今后,我们要通过发展运输业、建设温棚蔬菜生产基地和发展乳制品加工业,来解决后续产业发展问题。”

    此时,两公里外的结古镇民主路上,一家“河南名吃”帐篷小店内,熬着白米粥的大锅正冒着热气。“生意还算不错,最好时一天可以卖1000来块钱。”刘慧霞的小店已经重新开张两个多月:“现在来玉树援建的人多起来了,我们每天早上五点开门,晚上十一点关门。”

    地震发生时,41岁的刘慧霞和丈夫王杰民都被压埋在废墟下。“我当时就想,要是能活着逃出来,一定要好好生活。” 王杰民摸了摸头上的伤疤,笑呵呵地说,“感谢上天,我和爱人都活着。现在国家要重建一个更美丽的玉树,对将来的生意,我们觉得挺有信心。”

    勇敢迎接挑战,乐观面对生活——

    震后100天,我们在玉树采访,从一个个普通群众的身上,看到了一种顽强的力量——那是一个民族面对灾难时的坚韧不拔、乐观向上。

    走进震后政府紧急修建的玉树生活必需品应急市场,“格萨云天图文电子科技公司”,一个崭新的招牌吸引了记者的目光:26岁的店老板扎西闹布一大早就忙着招呼来来往往的顾客,有的来打印文字,有的来买电脑耗材,有的来取走刚做好的广告。

    “最近生意不错,一天的收入平均下来有好几千块钱。”扎西闹布告诉记者,自己是土生土长的玉树人,震前开了一家图文设计店,还结了婚,买了一套新房。

    “哪知道地震一来,房子和店都没了。万幸的是家里没有人遇难。人在,希望就在!”扎西闹布和同学一道,利用从亲朋好友借来的几万块钱,从西宁买了新的设备和用具,把店面重新开了起来。

    两个多月来,随着玉树当地经济生活逐渐恢复,加上各路援建队伍不断到来,小店的生意也水涨船高。“我们把业务从以前的图文设计扩展到了现在的打字复印、广告制作、电脑销售和办公耗材供应。”

    “我还想开一家洗车行,名字也叫‘格萨云天’。这两天我就去西宁,把洗车设备拉回来。”扎西闹布脸上洋溢着希望,“现在各方面困难仍然很多,但我们不怕。我是玉树人,有责任坚守在这里。人在一起,心在一起,力量就能汇聚到一起!”

    震后的玉树,无数个“扎西闹布”在行动——

    震后仅7天,玉树灾区就有507家商店恢复营业,实现了全州商业网点的全覆盖;政府修建的应急市场内,数百个工商业经营户入驻,此起彼伏的叫卖声、讨价还价声,给这个高原小镇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记者驱车来到地震重灾区巴塘乡。和煦的阳光沐浴着草原,山坡下,一座座临水而建的帐篷十分引人注目——这里是玉树中心大酒店专门开设的“太阳部落帐篷城”,就在6月,就在这片草原上,玉树迎来了震后第一个旅游团。

    “七八月是玉树最好的季节。”“帐篷宾馆”24岁的老板索南说,游客们有的来自西宁、北京、四川、广东,还有的来自法国、英国。

    “这里最多可以同时容纳110多人住宿、200多人就餐。现在基本上每天有五六十位客人。”索南还有一个计划,就是自己开一家旅行社,开辟一条朝圣旅游线路,“现在来玉树朝圣的人很多,市场空间不小。”

    说这话时,他的眼眸里满是憧憬和希望……

    从工商业到旅游业,从设施农业到特色手工业,灾后的玉树,正在重建中恢复生机,重现生气。

    灾难和磨砺同在,信念和希望同行。在玉树地震100天后,一种内在的力量,正在这片雪域高原上生长;新生的梦想和向往,正一点点在这片土地上生长:

    ——“拉萨的拉,巴黎的巴。”扎西大同村村民拉巴江才幽默地介绍着自己的名字。他是村里最早的藏獒养殖户,地震时少了9条,现在还养着10多条,每天的饲料要100多块钱。“我要感谢藏獒,是藏獒带来了财富。现在,它们仍然是我的希望,虽然目前没有人来买,但我相信迟早会有人来的。”

    ——“只要是孤儿,我就要接收。我心中的奋斗目标就是建立一个无孤儿社会。虽然很难很漫长,但是我会为之努力奋斗。”玉树孤儿学校校长尼玛仁增语气十分坚定。

    ——“国家的政策好,我们真心感谢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有吃有喝有住。”扎西大同村66岁的藏族阿妈扎西永措热情地邀请记者到她家的帐篷里喝茶,“我们现在都挺好的。就是盼着早日盖起新房子,好在入冬前住进去。”

    ——“希望玉树再快一点好起来。”11岁的央金说,“还希望长大以后,发明一种预测地震的仪器。”

    ……

    玉树县第一民族中学、玉树县隆宝镇哈秀卫生院……7月8日和12日,青海省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向社会公布了两批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认捐认建项目,希望更多的单位或个人为玉树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再伸援助之手,再献一份爱心。

    倡议认捐认建,缘于灾后恢复重建的任务艰巨而繁重——青山无语,溪水无言。人们期盼着,历经劫难的地震灾区能够早日恢复生气,能够再次玉树临风。

    “布谷”“布谷”——

    清晨,在布谷鸟清脆的啼鸣和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声中,玉树大草原迎来了又一轮崭新的太阳,给人们带来温暖,带来希望……(记者:李斌、党周、马千里、吕雪莉、邹伟、骆晓飞、陈国洲)

青海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会议在西宁召开

    6月20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在西宁召开青海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总指挥回良玉出席会议并讲话。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20日在西宁召开青海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会议,传达贯彻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重要指示,全面部署灾后恢复重建及对口援建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总指挥回良玉在会上强调,青海玉树地震抗震救灾工作已经取得重大胜利,经国务院批准的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即将全面启动实施,灾区人民殷切期盼的重建美好家园的大幕就此正式拉开。我们要充分认识玉树灾后重建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灾后重建的各项任务上来,认真落实灾后重建规划和各项支持政策,科学依法统筹推进灾后重建,有力有序有效搞好对口援建,坚决打赢灾后恢复重建这场硬仗,努力建设一个生态美好、特色鲜明、经济发展、安全和谐的社会主义新玉树,让灾区人民满意,让全国人民放心。 >>>详细阅读

《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市场服务体系规划》实施

    按照国务院总体布署和要求,依据《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青海省人民政府、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粮食局近日联合印发《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市场服务体系规划》。

    《规划》范围为玉树州玉树、治多、称多、杂多、曲麻莱、囊谦等6个县的19个乡镇,其中极重灾区包括玉树县结古镇,重灾区包括玉树县隆宝镇、仲达乡、安冲乡、巴塘乡。 >>>详细阅读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链接
· 青海省制定玉树灾区重建过渡期医疗卫生保障方案
· 中组部表彰玉树抗震救灾中优秀的先进组织和党员
· 中国红十字会向玉树地震灾区提供23亿元重建资金
· 《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市场服务体系规划》实施
· 青海玉树地震灾后重建测绘保障工程取得重要成果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