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7月28日电 28日8时,流量为5.6万立方米/秒的长江洪峰抵达三峡大坝,与此同时,汉江近20年来最大洪峰逼近武汉不到100公里,形成两江夹击之势。在洪峰抵达三峡的这一刻,新华社记者分赴多个关键岗位,现场目击水利工程拦洪削峰、科技人员殚精竭虑以及调度指挥机关运筹帷幄。
记者刘紫凌、冯国栋自三峡枢纽梯调中心报道:
在洪峰抵达三峡的这一刻,三峡枢纽运行正常,梯调中心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每位工作人员面前摆放有3台显示器,分别显示着实时水库水位、入库出库流量和长江上下游流域的水情信息。记者注意到,在洪峰抵达三峡的这一刻,坝前水位达158.09米,入库流量5.6万立方米/秒,出库流量控制为4万立方米/秒,相当于三峡工程利用防汛库容每秒拦截了1.6万立方米的洪水。
梯调中心技术主任李学贵告诉记者,梯调中心之所以能够预测来水的流量和时间,主要得益于分布在上游的众多水情遥测站。这个测报网目前已相当完善,能够提前2天,甚至更早地作出准确预测。
记者皮曙初、李鹏翔自汉江杜家台分蓄洪区报道:
在洪峰抵达三峡的这一刻,杜家台分蓄洪工程已做好开闸泄洪的准备。经过一整夜的紧急鏖战,分蓄洪区内仙桃市5000多名群众、武汉市蔡甸区2.5万居民均已转移到安全地点。根据最新水文信息,汉江今年最大洪峰预计28日下午过境仙桃,预计最高水位可能会达到35.9米,将超过下游汉川江堤的保证水位。
记者在现场看到,闸内的汉江水满满当当,风吹起一个小浪,水就能够越过分洪闸的闸门。湖北省消防总队360名官兵组成的抗洪抢险突击队已集结完毕,聚集在闸前抗洪抢险的“生死牌”下,等待着分洪命令的下达。
记者沈翀自长江防总办公室报道:
在洪峰抵达三峡的这一刻,长江防总值班室异常安静,大会议桌上摆满了各种资料和地图。值班人员面前摆放着两部24小时值班电话,并时不时地切换长江、汉江水情监测页面,以免出现突发情况。据了解,长江防总就是否启用杜家台分洪区紧急会商到今天5时
长江防总办公室副主任吴道喜介绍说,两天前防总已经预测到三峡水库本轮洪峰流量,现在只是执行已经制定好的调度措施。值班室每天大概到早上10时以后才会忙碌起来,这时各方信息汇总,他们又需要考虑未来几天的调度措施。
记者周梦榕自武汉市防指报道:
在洪峰抵达三峡的这一刻,长江武汉关水位27.24米,离警戒水位0.06米,汉江武汉段水位30.18米,离保证水位0.41米。一走进有“指挥中心”之称的武汉防指防汛处,神经不由得绷紧。大大的LED屏上不断显示长江、汉江各处的水情,各种图表、曲线让人目不暇接。大平面里电话、传真响个不停,办公桌上堆放着简报、图纸、各种报告。调研员张宝成说,从26日晚就开始24小时在办公室值班,大家都没有回家,累了困了就在沙发上歪一会儿。
“汉江沙洋段水位向下走,仙桃持平,可能还会向上走,洪峰从仙桃到汉口要24小时。”工作人员李正珊正在打电话向杜家台前方指挥部汇报。她解释说,各区每两个小时向武汉防指报告一次情况,再加上要不断汇集水情、雨情,所以电话传真特别多。
记者黎藜自湖北省气象局报道:
在洪峰抵达三峡的这一刻,湖北省气象局值班首席预报员徐双柱正向中央气象台汇报未来天气情况:未来三天,预计长江上游会出现阵性降水,强度不大,降雨量共计3毫米到10毫米;汉江上游雨量也较小。听到这里,在工作中心忙碌了一整夜的人们都松了口气。
早晨7时半,记者走进这里时看到,数名预报员正严密监控雷达图像和卫星云图,有人正根据图像情况记录文字,有人正打电话汇报情况,还有人指着图像轻声讨论着。武汉中心气象台副台长吴翠红双眼微红,俯身坐在电脑前做记录。她说:“我们现在24小时待命,密切关注天气形势,昨晚我还眯了一小会儿,我们的4个值班预报员几乎一夜未眠,一直密切关注仙桃和汉川地区的天气情况。”
记者戴劲松自国家电网华中电力调度通信中心报道:
在洪峰抵达三峡的这一刻,三峡电厂出力、上网、输送都处于正常状态。记者看到电子显示屏上巨大的电网地理接线图,红、蓝色线条纵横交错,千百个粗细不一的箭头不停地闪烁着。
“箭头往哪边指,电力就往哪个方向输送。目前,华中电网总体流向为西电东送。”忙碌中,调度长熊华强告诉记者,早在今年6月底,公司就完成了现有电网的检修和新设备的投产调试工作,为迎峰度夏做好了准备。目前,调度中心已加强值班力量,与防汛部门密切配合,高度关注汛情和灾情,确保三峡水电满发送出和电网设备安全度汛。
洪峰再临 三峡从容应对
新华社宜昌7月28日电(记者 刘紫凌、冯国栋)“大坝比电视上、照片上看起来还要宏伟!”
28日清晨,来自重庆万州的彭敏驱车赶到三峡大坝,当她看到第一眼时,便发出由衷的赞叹。当然,彭女士心里清楚,此时在她脚下,是流量高达5.6万立方米/秒的洪峰。
这是三峡工程建成以来面对的第二次特大洪水考验。经历了8天前的7万立方米/秒的特大洪峰考验,这一次,人们和三峡枢纽的工程师们一样,显得更加从容。在三峡船闸、在梯调中心、在安检中心、在两岸电站……默默忙碌着的工程师们,一个个脸上都写着平静和自信。
由于洪水流量超过4.5万立方米/秒,三峡船闸已于26日22时起再度停航度汛。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连续船闸,没有了往日的繁忙景象,在静静地等待着退水复航的时刻。
在船闸远处的锚地,停泊着众多待闸船舶。大马力拖轮正在巡逻,防止船舶遇险。还有两艘名为“供给一号”和“交通一号”的船舶,随时为待航船舶提供服务,满足船员的供给和交通需要。
三峡枢纽安全检测部门的工作人员,也正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几位工程师密切注视着屏幕上的数值,并不断向现场指挥员汇报:“位移,正常!渗流,正常……”
一段时间后,工程师们告诉记者:洪峰顺利过坝,三峡枢纽建筑物各项指标均在规定范围之内,近坝库区沿岸地质未见异常,枢纽工程运行安全正常。“三峡工程又一次经受住大洪峰的考验。”
在三峡枢纽梯调中心,每位工作人员面前摆放有3台显示器,分别显示着实时水库水位、入库出库流量和长江上下游流域的水情信息。
梯调中心技术主任李学贵指着位于中心最前方的大屏幕说:“梯调中心之所以能够预测来水的流量和时间,主要得益于分布在上游的众多水情遥测站。这个测报网目前已相当完善,能够提前2天,甚至更早地做出准确预测。”
在三峡电厂左岸电站的中央控制室,工作人员正在密切地关注机组发电和运行安全状况。在他们脚下,有14台7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隐隐约约能听到机器发出的轰鸣声。
工作人员介绍说,目前三峡出库流量控制为4万立方米/秒。由于洪水“入大于出”,水库水位已超156米,上下游水位落差达到85米,满足三峡左右两岸电站26台机组全部满负荷发电的两个条件。
据了解,从21日水位达到156米以后,三峡电站一直处于满负荷发电状态,截至28日已实现7天连续满发,创造了三峡工程建成以来连续满额发电时间最长的记录。
“三峡电站的发电出力和来水情况密切相关。当前正值长江主汛期,上游来水量大,持续时间比较长,对电站的发电比较有利。目前三峡电站26台机组均在正常运行状态,日发电量超过4.3亿千瓦时,有力地支持了电力系统的迎峰度夏工作。”三峡电厂厂长马振波说。
夜访长江九江大堤
新华社江西九江7月28日电(记者 刘菁、郭远明、韩梁)长江上游洪水汹涌而下,长江九江段超警戒水位已经20多天。盛夏之夜,记者走上1998年曾经决口的长江九江城防堤,感受到九江城透露着与1998年完全不同的从容。
晚上8点多钟,记者踏上九江城防堤,堤上灯火通明,每隔50米架设了防汛照明灯,每隔200米就有一个防汛哨点。走到1998年决口的4-5号闸处,蓝色防汛帐篷外有4位工作人员正在值班。
带班的九江市国土局副局长杨建勋告诉记者:他们从6月26日开始日夜值守大堤。他用力跺跺脚下的大堤,再用电筒照照堤外的江水说:“经过上游削峰,现在情况很平稳。”
1998年,长江九江段水位超过23米,记者夜访的位置发生决口,堤上堵口十万火急,堤内居民纷纷转移,全城弥漫危急气息。而目前长江九江段水位为20.45米,超警戒0.45米。
在防汛帐篷旁边,记者看到草袋、编织袋、铁锹等一批抢险物资整齐堆放着,传递出一丝备战的气息。帐篷内有几把椅子和一张很窄的小竹床,床上放着防汛记录本和几箱方便面。夜守大堤的还有一位青年女职工熊芳,这是她第四个防汛夜班。她说自己最欣慰的是,市民们因为他们的日夜值守而对防汛安全信心十足,“你们看后面那个广场,每天傍晚来散步的人多得很!”
顺着熊芳手指的方向,我们从长江大堤上下到一百米外的抗洪广场,只见二三十位大妈随着音乐挥动着红绸带,迈着轻快的舞步。广场上有的市民在散步,有的坐在抗洪纪念碑的台阶上摇扇纳凉。
1998年后,九江在决口处的堤内空地上建成了这个抗洪广场,竖起了写有“1998”字样的纪念碑,将其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舞间休息的王龙琳大妈告诉记者,入夏以来,这支中老年舞蹈队每天晚上都在这里跳舞。
住在附近的叶先生每天傍晚都到堤边健身。他比划着说,1998年决口时,他家被淹,水深1米多,老百姓都很担心。不过他带着爽朗的笑声告诉记者:今年可不一样,九江现在“防汛警惕性很高,老百姓信心很足”,要不哪能在大堤边上看到这么多人啊?他指着眼前的大堤说:“这个大堤是用这么粗的钢筋和混凝土浇筑的,1米多厚,地下钻了30米深,我们放心!”

三峡水库入库流量复涨 淮河干流全线回落至警戒水位以下

国家防总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刘宁主持召开防汛会商
7月25日8时至26日8时,西北东南部、西南、江南、华南、东北部分地区及湖北、河南、江苏等地降了小到中雨,其中四川、浙江、福建、湖南、吉林、云南等地部分地区降了大到暴雨,局部地区降了大暴雨。最大点雨量为福建福鼎216毫米,浙江温州215毫米,江西吉安176毫米,云南保山131毫米,吉林磐石130毫米,湖南蓝山122毫米,四川中江122毫米。 >>>详细阅读
水利部:长江上游干支流全线退至警戒水位以下
7月21日8时~22日8时,江淮、江南、西南东部、黄淮南部、辽宁东部、吉林南部、黑龙江部分地区、贵州、云南降了小到中雨,局部地区降了大到暴雨。最大点雨量为贵州册亨168毫米,辽宁新民135毫米,云南罗平130毫米,河南信阳108毫米。受“灿都”影响,广东、广西西部降了中到大雨, 局部降了暴雨。 >>>详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