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8月7日电(记者杨金志、肖春飞)8月8日,北京奥运会两周年,上海世博会100天。奥运会后的两年里,北京这座城市从“奥运遗产”里受益良多;世博会会期过半,上海这座城市已经在精心谋划“世博后”这篇大文章。
中国在短短两年里举办了奥运会、世博会两次盛会,辉煌之举令世人瞩目。盛会不仅给我们带来无与伦比的精彩体验和宏伟壮观的现代建筑,更给中国新一轮的科学发展带来诸多“无形资产”,给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勾勒了生动的现实脚本。
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精神。奥运会和世博会,充分激发着中国人团结一致、为国争光、奋发向上、有所作为的精神,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举办奥运、世博期间,“鸟巢一代”“海宝一代”充分发扬志愿者精神,新一代中国人在全世界面前精彩亮相。盛会还与同时期的抗震救灾、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等大事件一起,催人不断奋进。
以人为本是我们举办盛会的根本出发点。在北京奥运会上,我们看到博尔特、菲尔普斯诠释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也留意到许多未获奖牌的运动员的奋力拼搏,他们的表现一样精彩,作为观众的我们送上了一样热烈的掌声。这就是中国人的人文关怀。在上海世博会上,我们看到主办方为防暑降温赶装大棚、风扇和喷雾器,绝大多数观博游客扶老携幼、文明排队,用一个个细节阐释着人类文明之光。
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全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北京奥运和上海世博做出了积极探索,成为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良好范例。北京奥运会以“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著称,上海世博会展示的绿色、环保、低碳技术令人耳目一新。当我们的后人在50年、100年后回顾当今中国,他们能够看到的是,中国人正是从奥运会、世博会中汲取着智慧,从而建设起一个更加秀美、更加宜居、更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