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涌动休闲潮
——2010年暑期旅游消费述评
新华社北京8月9日电(记者 钱春弦)七八月是各大中小学的假期,从上海世博园到国内滨海度假胜地,都迎来了新一轮旅游高峰;我国公民出境旅游再现井喷,欧、澳、美部分热门线路,甚至出现“有价无票”的情况。
学生游强势 “热东南、冷西部”格局开始转变
随着暑期来临,学生游强势开档。记者通过各大旅行社了解到,今年全国报名的暑期旅游中,学生游约占六成,比去年同期增长20%左右。而各大旅行社面向学生一族,努力开拓西部旅行线路,开始扭转历年暑期旅游西部“冷”的格局。
面对庞大的学生群体,各大旅行社纷纷推出新的旅游产品。在上海世博精品线以及传统的海滨避暑旅游线外,“主题游”产品层出不穷,尤其是像囊括西宁、塔尔寺、青海湖、中卫、沙波头、银川、沙湖风景区、西部影视城等风景区的“避暑到西北”,以及像涵盖贵州镇远古城、舞阳河、青龙洞的“暑期学生摄影团西南行”等,都在使得暑期旅游“热东南、冷西部”格局开始转变。
游易旅行网市场总监王一力表示,学生游产品年年暑假都有翻新,但大多换汤不换药,一成不变的模式已经很难唤醒他们的消费欲望。今年市场上的旅行线路,更加注重产品的深度开发与新鲜元素的融入。
出境旅游暑期井喷
今年暑期出境游可以说全面飘红。出境游客大幅攀升,带动国际航线机票价格大幅上涨。北京至欧洲、北京至澳洲往返票价比淡季上涨近3-4成。预计热度至少持续到9月份。
凯撒旅游总裁陈小兵说,在出境游爆发性增长之际,受欧元持续贬值影响,暑期欧洲游表现抢眼。今年暑期欧洲游报名时间比往年提早一个月,部分游客5月就开始预订了,到8月底的旅行团报名基本爆满,部分线路组团人数较去年同期翻番。
“我国当代的旅游业是从入境旅游做起来的,值得关注的是,以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为代表的国民旅游已经居于我国旅游经济体系的绝对主体地位”,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戴斌教授说。“可以认为,中国已经是国际旅游经济运行格局中举足轻重的主体,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球旅游市场的繁荣已经发挥,并将继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支撑作用。”他说。
芝麻开花:展望全年旅游消费
初步统计表明,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10.97亿人次,同比增长8.6%;国内旅游收入6054.97亿元,增长20.6%。入境旅游市场加速回升,入境旅游人数6552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5.6%,其中外国人1255万人次,增长23.0%;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19亿美元,同比增长16.1%。出境旅游市场强劲增长,我国公民出境总人数2686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9.1%。
“我国宏观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说。今年上半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2%,特别是汽车销售达到901.6万辆,同比增长了47.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增长7.5%和9.5%。
立足暑期,眺望中秋节、国庆节以及元旦等节假日,可以对全年旅游消费充满信心。今年下半年,中央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努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推进自主创新,着力抓好节能减排,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这为下半年旅游业发展提供了积极因素。
“随着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民航等交通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旅游通达性明显改善,这些因素都有利于旅游业继续平稳较快发展。”邵琪伟说。

全国旅游局长研讨班探讨加快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
7月28日至29日,全国旅游局长研讨班在吉林省长春市华天大酒店举办。与会代表围绕贯彻落实国务院41号文件精神和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目标,研究探讨加快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促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路和措施。国家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邵琪伟指出,要全面深化旅游业改革开放,扎实推进旅游业发展方式转变,推动旅游业全面增长和又好又快发展。 >>>详细内容
述评:发展全产业链旅游 创造消费满足需求
新华社长春7月29日电(记者 钱春弦)继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意见重点工作分工方案》,就加快发展旅游业各部委“总动员”做出部署之后,29日在此间召开的2010年全国旅游局长研讨班又提出旅游业要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加快融合。建设“全产业链”的现代旅游业,是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满足消费并创造消费的必由之路。 >>>详细内容
内地与香港就共同规范旅游市场问题达成五项共识
新华社北京7月31日电(记者 刘畅 钱春弦)内地与香港旅游工作磋商会议31日在北京举行,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刘吴惠兰,就共同规范旅游市场达成五项共识。这些共识包括: >>>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