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江苏省出台三大计划描绘产业升级转型“线路图”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08月14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南京8月14日电(记者邓华宁、叶超)江苏省近日出台“新兴产业倍增、服务业提速、传统产业升级”三大计划:从2010年至2012年,新兴产业销售收入翻一番,到2012年突破3万亿元;服务业年均增长13%以上,高于GDP增速;传统产业技改投入1.52万亿元,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突破200家。这是江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新目标。

    “新兴产业倍增计划是江苏产业转型升级的龙头。”江苏省经信委副主任戴跃强说,江苏明确提出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等六大产业。到2012年,六大新兴产业实现销售收入翻一番,超过3万亿元,占规模工业销售收入比重达到30%,成为江苏经济的支柱产业。

    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引发市场需求萎缩的背景下,江苏六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增长26%,明显高于工业平均增速。产业规模超过1.5万亿元,占全部工业销售收入的两成。2010年上半年,新兴产业继续保持迅猛发展的势头,销售突破1万亿元。“可见,实现三年‘倍增’,江苏具备产业基础和先发优势,更是积极把握了新兴产业发展的高成长性规律。”戴跃强说。

    南京大学外经贸系主任张二震认为,江苏提出新兴产业倍增计划,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国际环境看,金融危机使发达国家认识到实体经济的重要性。欧洲和美国都提出“再工业化”的口号,并且将目光瞄准先进制造产业。目前全球新一轮科技创新成果运用还未能形成产业化,给具备基础的发展中国家带来抢占经济发展制高点的机遇。

    从内部因素看,江苏已处于工业化后期,但是制造业中传统工业比重大,工业增加值率仅为25%,低于发达国家15个百分点。制造业处于中低端环节。这说明产业优化升级刻不容缓。“江苏提出新兴产业倍增计划,是为了推动更高水平的工业化。”

    江苏“服务业提速计划”提出,推动服务业发展实现“三个高于”:服务业投资增长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服务业增速高于GDP增速,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每年高于1个百分点,力争3年提高5个百分点。

    江苏省发改委副主任朱晓明表示,江苏制造业呈现比重大、发展快的态势,服务业相对发展滞后。全球经济总量中服务业占67.3%,发达国家80%,而江苏不到40%。近年来服务业在江苏经济中的分量逐渐加大。仅从服务业人均增加值分析,江苏已从2004年的7006元迅速增加到2009年的17603元,绝对数和年增幅均高于全国水平。

    朱晓明说,服务业提速重在提升服务业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目前,江苏不少制造业企业还包办了物流、采购、设计、培训等服务环节工作。江苏要将服务业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形成物流、科技、软件、创意、产品交易市场、外包、商务中心等7类服务业园区。通过服务业与制造业“先分离,再融合”的路径,形成服务业与制造业的配套优势。

    江苏“传统产业升级计划”提出,未来三年江苏将大规模改造提升纺织服装、冶金、轻工、建材等传统产业,3年完成技改1.52万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每年提高11%以上,新培育江苏名牌产品680个、中国驰名商标100个以上,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显著提高。

    戴跃强表示,在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分类中,江苏传统产业仍然占有70%左右的比例,而列入“升级计划”的这四大行业,纺织服装、冶金、轻工、建材在全国分别居第一、二、三、四位。选择优势产业作为升级重点,符合江苏产业发展实际。

    “十一五”前四年,四大传统产业完成技改1.47万亿元,年均增幅18%以上。在这个基础上再提高2个百分点,测算出1.52万亿元技改规模。这些传统产业既不是低档产业,也不是夕阳产业,国内外都有市场。江苏城市化水平远远滞后于工业化水平,对冶金、建材、轻纺产品的需求量很大。通过大力推进技术改造,让传统产业向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的方向升级转型,完全可以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江苏省有关专家认为,通过实施三大计划,有助于实现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加快现代高新技术在产业中的运用,加快提升制造业附加值与竞争力,从而在更高层面参与国际竞争。

 
 
 相关链接
· 长三角产业升级:须过“块状”向“网状”转型关
· 湖南谋划产业升级 八大战略产业将重塑经济格局
·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鼓励"海归"创业引领产业升级
· 山东坚持产能置换推进产业升级 不搞“一刀切”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