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锋,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刻
——子弟兵舟曲紧急救援七日回望
新华社甘肃舟曲8月15日电(记者蔡晖、王经国、樊永强)呜咽奔涌的白龙江,铭记着子弟兵奋不顾身的身影;巍然挺立的舟曲山城,见证着勇士们舍生忘死的忠诚!
灾难面前,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衔命出征,又一次冲锋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刻!
七天救援,七日奋战!子弟兵的英勇无畏,成为甘南高原永恒的记忆。
8月8日,大雨转晴
暴雨滂沱中,时针指向了8日零时。
持续数秒的炸雷和闪电,照亮了白龙江两岸的整个夜空。滚滚而下的泥石流咆哮着冲向三眼峪。
一幅极其惨烈的景象就这样发生了:平常仅有两米宽的排洪渠,瞬间变成宽达数百米的泥石流鸿沟,到处是倒塌的房屋、四散的砾石和漫延的泥浆……
道路被毁,水电中断,洪水肆虐,舟曲告急!
“白龙江边的房子像火柴盒一样被抛入江中。”舟曲县人武部部长樊黎明依靠时断时续的手机信号向上级紧急报告。刚刚成功避险的人武部干部职工,冒雨搜救转移被困群众。
灾难,就是命令!一场生命大救援随即展开——
灾后半小时,140多名遇险群众得到成功疏散和安全转移;
灾后1小时,由人武部牵头,驻地武警、消防部队和民兵应急分队参加的军队联合救援网正式张开;
灾后4小时,320名应急民兵抵达灾区,在受灾最重的3条街道逐家逐户搜救群众;
灾后10小时,兰州军区某集团军防化团600余官兵抵达灾区展开搜救排查;
灾后12小时,兰州军区抢险救灾指挥部先遣小组率17名专业爆破手乘坐直升机抵达舟曲……
解放军、武警、民兵预备役、消防、特警……身着不同颜色制服的救援人员从四面八方向舟曲汇聚!
医疗分队,舟桥分队,交通分队,防疫分队……一支支专业抢险部队空陆结合向灾区立体进击!
抢救生命,医疗救护,转移群众,疏通排险……一项项救援工作按照应急预案科学有序有效展开!
入夜,方圆仅2平方公里的舟曲县城一片忙碌……
9日,天晴,骄阳似火
清晨5时,舟曲县瓦厂桥堰塞湖旁。兰州军区某集团军工兵团中士赵兵正紧张地盯着洪水中的测速仪器,嘴里不停地报告着:“水速达到6米每秒!”“洪水已经漫过大堤!”……
特大泥石流灾害使穿越舟曲县城的白龙江河床平均抬升了6米多,河道由70多米骤然扩宽到200余米,一个大型堰塞湖已然形成,上下游的城镇和乡村危在旦夕!
爆破行动迫在眉睫!
8时15分,随着一声巨响,洪水被爆炸的冲击力激起高高的水花。4辆早已准备好的履带式挖掘机开上大桥,对爆破后残留的砂石进行快速清理……
10厘米,30厘米,80厘米……肆虐的洪水在一次次爆破中渐渐回落。
这一边紧张排险,那一边紧急搜救。
9日上午,三眼村发现生命迹象。在一线指挥抢险的武警甘肃省总队政委刘武急调陇南支队官兵增援。他周密制定计划,指挥部队成功凿洞施救,帮助在废墟下被埋34小时的杨金凤老人重见天日,创造了又一个生命奇迹!
从月圆村到北关村,从东街村到南街村,在一处处被泥石流覆盖掩埋的废墟上,各支救援力量正争分夺秒地抢救生命。在乡亲们期盼的眼神中,一个个幸存者被成功救出、及时治疗、安全后送。
17时,兰州军区首次动用4架直升机向后方转运危重伤员22名。一条新的生命通道开始高速运转……
10日,天晴,酷暑难耐
清晨,山里刮来的一缕缕微风给溽热的舟曲县城灌入丝丝凉气,薄雾在周围山间升起。废墟之上,3天来不眠不休与死神搏击的人们,又开始了新的忙碌。
三眼峪重灾区。兰州军区某集团军防化团团长蒲军礼和他的战士已经连续两个晚上没有合眼,一直在全力搜救。
长达5公里的巨大泥石流显然给官兵搜救造成了很大困难。为保护被困群众安全和遇难者遗体完整,官兵们很多时候都要靠双手刨挖。许多人双手磨满血泡,全身沾满泥污。
经过30多名官兵近20个小时连续奋战,11时许,被埋近60小时的刘马兴代被成功救出。围观的群众欢呼鼓掌,许多人感动得流下热泪!
堰塞湖上,某集团军舟桥团副参谋长孙启涛带着3名战士乘坐冲锋舟缓缓驶过。水面下是原来的街道、小巷和庭院。
每到一栋楼前,孙启涛都要操着嘶哑的声音高喊:“楼里有人吗?”哪怕有一丝响动,官兵们都要靠近楼房,攀上去仔细搜寻。
作为国家抗洪抢险应急救援分队,舟桥团77名官兵发挥专业优势,开动20艘冲锋舟,在堰塞湖两岸85栋被淹楼房中,逐楼逐层逐户展开搜救排查。10日一天,就有超过10名被困群众被一支支“生命方舟”救起。
11日,晴天转阴,晚有大雨
据气象部门预报,未来4天,舟曲灾区将有中到大雨和暴雨。
虽然已过最佳救援时间,但救灾官兵依然全力搜救。百名将校军官率领近万名部队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在30多个点位上,展开搜救排查。
生命奇迹再次出现。上午9时许,白龙江畔一栋楼房中传来微弱的呼救声。“马上掉头!”舟桥团副营长周戴东下令冲锋舟向楼房靠拢。
在被洪水围困的2楼房间内,50岁的王电岚下半身陷入泥浆,此时已奄奄一息。闻讯赶来的团长屈孝明立刻组织官兵进行营救。9时20分,被困81小时的王电岚被顺利救出,经救治很快脱离生命危险。
由于天气持续高温,污水淤泥阻塞水流,人畜尸体高度腐烂。兰州军区疾控中心国家应急防疫救援队携带先进的消毒设备集中力量在月圆村、三眼村、北关村、东街村等破坏最为严重的村庄,对废墟、河道等易发疫情部位全面展开消杀。截至14时,共完成7万多平方米的消杀作业,采样检测生活水源5处,消毒处理遇难者遗体数十具。
由兰州军区总医院、解放军第一医院、第七医院和某防化团防疫分队等部队医疗队组成的多支巡诊小组,深入舟曲县城和周边的街道、社区、村庄巡诊治疗,并围绕肠胃病、皮肤病等夏季常见疾病重点加强预防治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傍晚,大雨如期而至。官兵们的救援依然在进行……
12日,小到中雨
11日夜,舟曲县及周边地区普降大雨,大量积水和淤泥淹没两河口至舟曲县中心多处路段,通往舟曲县中心区的“生命线”再次中断。运送救援物资的车辆装备被堵,救援人员只能靠肩扛背驮,将救灾物资送进现场。
武警交通部队紧急出动大型机械修复被淹路段。抢修异常艰苦,挖掘机刚挖掉路面上的淤泥,高处的淤泥和积水又不断涌向路基。
关键时刻,武警交通部队发挥专业技术优势,采取先排水后压实、上下结合的“双层排水挤淤法”,紧急疏通道路积水,修复受损路基。
很快,“生命线”再次畅通起来,外面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转运到灾区。
江上水大流急,官兵奋战犹酣。在白龙江中心河道,爆破分队官兵成功对白龙江中心河道实施两次大当量爆破。
某集团军军长何清成说,经过两天13次爆破,白龙江水位下降1米以上,堰塞湖蓄水量已从200万立方米降低到70万立方米左右,堰塞湖险情已基本排除,下一步针对堰塞湖的工作主要是疏通河道。
当天中午,从上海长途跋涉运抵舟曲灾区的首批80块桥箱开始铺设,一辆辆大型机械开进救灾现场,针对白龙江河道和三眼峪重灾区的清淤工作即将全面展开……
13日,阴有小雨
清晨6时,轰鸣了一夜的挖掘机没有一刻停息。
一辆重型卡车进入泥石流淤积地。短短几分钟后,满载淤泥和砂石的卡车就掉头折返,开往县城以东几公里外的淤泥堆放点。
随着救援工作的深入展开,各支救援力量加大力度,出动大型机械展开全面淤泥清理工作。兰州军区某集团军工兵团出动350名官兵携带10台装载机、4台挖掘机、7台推土机和1台吊车从12日晚开始在三眼峪地区展开清淤。
另一处战场,武警交通部队官兵抢通进入城区主干道后,在对道路进行加固硬化的同时,调集多台挖掘机、装载机等大型机械全面投入清淤工作。
现场指挥的武警交通一支队抢险突击队队长余志和介绍说:“部队采取多点作业、逐层挖掘、人机配合的方法,官兵三班倒、人停机不歇,加班加点清理,目前已清理淤泥1万多立方米。”
在各救援部队进行清理淤泥的同时,专业防疫分队还对废墟进行了跟进式防疫消杀处理。
13日下午,兰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王文杰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已部署6281名兵力全力以赴参与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害一线抢险救援。截至当日8时,共搜救幸存者45人、转移受灾群众3616人,巡诊救治群众1.2万人,清理倒塌房屋127间,清理淤泥8.7万立方米,抢运救灾物资808吨,防疫洗消12.8万平方米。
14日,阴天
全力搜救,防疫攻坚,心理干预,清淤排险……14日,抢险救援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深入进行。
随着时间的流逝,清理废墟的难度之大超过常人想象。天气持续高温,疾病疫情防控任务形势加剧。
指挥部果断决定兰州军区总医院、第一医院和第七医院3支医疗队200多名官兵转换职能,由应急医疗救治转入疫情防控和心理干预。
从14日开始,几支医疗队分片包干在10多个重点区域对垃圾存放点、厕所、人群密集区每天反复进行重点消杀,全力控制舟曲灾区疾病疫情发生。
清淤工作在多个点位昼夜展开。
兰州军区某集团军工兵团从13日晚上9时到14日上午9时,出动80人、3台挖掘机、4台装载机、21台装卸车,在舟曲县城南街清理废墟。经过一晚奋战,清理淤泥200立方米,街道基本畅通。
武警水电部队在3个战场上同时作战,主要担负白龙江下游的瓦厂桥淤积物的应急疏浚和在罗家峪、三眼峪泥石流特大塌方体的疏浚作业。
深夜,一辆辆大型机械轰鸣不止,清淤后的道路在一点点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