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21世纪论坛:基础科学研究成为中俄科学界新共识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09月08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9月8日电(记者白瀛、余晓洁)8日在京举行的“21世纪论坛”2010年会议上,中国科学技术部副部长曹健林和俄罗斯科学院院长尤里·奥西波夫同时认为,基础科学研究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国家战略决策的源泉和动力,应给予充分重视。

    曹健林表示,实现可持续发展,前提在于对与所处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内在规律进行更加全面和系统的认识,这对基于基础研究的科技创新提出了重大任务和要求。基础研究是人类揭示客观世界的运动发展规律的重要活动,也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纵观人类工业化进程,基础研究领域的每一次重大突破,往往引发相关技术的连锁性创新,进而催生产业的革命性进步。

    “在国际科学界的不懈努力下,基础研究领域的创新正迎来蓬勃发展的历史时期,孕育着一场新的知识革命和技术革命。”曹健林举例说,纳米科技和物质科学的发展将人类带入“物质结构与功能调控时代”,人类可能实现对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和电子的调控,进而在光/电/热高效转化、光合作用与光催化,能量、信息的储存与传输、仿生功能机器等领域产生革命性的突破。

    “基础研究的群体性发展和突破,不断丰富着我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基于基础研究重大突破所产生的技术创新和应用步伐的加快,正在使经济发展方式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方式转变,并使人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以基础研究为源泉和动力的科技创新浪潮,正在承担起推进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历史使命。”曹健林说。

    尤里·奥西波夫也强调了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他说,基础科学是产生关于世界、自然、人类与社会基础知识的专门学科,它是国家文化和知识产物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发达国家,基础科学被视为科学与技术进步和创新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全球经济危机并没有使大多数国家减少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此外,美国和欧洲各国有关应对危机的项目展望了国家对基础研究以及相关教育支持的增长;注重将基础科学作为构成和实现国家长期发展目标的主要部分。同时,国家允许学术界可以自由决定基础研究的方向并利用国家所分配的资源,这样做有助于研究的质量和效果。”他说。

    奥西波夫透露,基础研究的成果以国家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为目标,为许多重要的国家决策奠定了基础。比如,相关成果已被用于解决首要的战略项目包括:至2020年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战略、至2020年俄罗斯长期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俄罗斯联邦信息社会发展战略、至2020年俄罗斯能源战略、2020年前后俄罗斯联邦国家极地政策基础。

    他说,目前,俄罗斯科学界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安全、社会经济发展和创新发展转型提供科技支持。因此,这就需要对学术领域的进一步改善以及对大学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发展。

 
 
 相关链接
· “21世纪论坛”2010年会议在北京开幕
· “21世纪论坛”2010年会议开幕 胡锦涛发来贺信
· 贾庆林会见“21世纪论坛”2010年会议外国贵宾等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