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中国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发展中国家属性没有改变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09月19日   来源:新华社

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属性没有改变

    新华社北京9月19日电 (采访记者 王湘江、顾震球、魏良磊、刘晓燕;执笔记者 张碧弘、王丹蒂)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即将召开之际,如何看待中国的发展水平成为国际上一个不大不小的话题。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发展了,而且发展很快,取得了巨大成就。随之,西方极少数人提出疑问:“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吗?”他们甚至主张把中国从发展中国家队伍中拖出来,归入发达国家行列。

    那么,这些人的质疑站得住脚吗?他们的主张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用心?

    质疑者因何质疑

    不可否认,在质疑者中,的确有一些人因为缺乏对中国的全面认识,只看到中国在经济领域取得的巨大发展,而没看到中国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

    然而,有些质疑者并非因为认识方法上出了问题,而是心中打着经济和政治利益的盘算。例如,经济展望集团执行董事鲍莫尔就说:“中国不能再被称为新兴经济体,它必须承担更大的国际责任。”

    对此,联合国全球经济监测中心主任洪平凡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除误解中国发展的人外,一些持有类似“中国威胁论”观点的人想遏制中国的发展,是别有用心。他指出,还有些国家想在国际经济利益博弈中迫使中国多作出些牺牲,使他们本国受益。

    中国观察家指出,西方少数人质疑中国发展中国家属性,主要是想剥夺中国在国际贸易和环境等领域可以享受到的优惠条件。

    中国与富国的差距

    虽然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巨大差距。认识到这一点,人们对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属性也许会更加清楚。

    洪平凡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国的人均年收入还不到4000美元,远低于世界平均的9000美元;中国在社会保障、公共医疗、公共教育等方面的覆盖面和水平都低于发达国家;中国虽然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但其出口还以加工为主,自主创新的成分比重太小,缺少世界品牌;中国在技术和劳动生产率方面还明显落后于许多发达国家;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决策地位还不高,在参与制订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政策方面的影响力还不强,在国际市场的定价权还非常有限;人民币还不是世界硬通货。

    布鲁塞尔当代中国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克罗西克指出,中国的发展还不均衡。

    俄罗斯经济分析人士科兹洛夫认为,在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经济结构的平衡性方面,中国仍然和巴西、俄罗斯及印度属于同一行列。

    正确看待GDP

    俄罗斯科学院中国问题专家卢贾宁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不久前超越日本,反映出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但他同时强调:“GDP总量只是衡量经济实力的经济指标之一,还有许多其他经济指标。考虑到中国十几亿的总人口,按人均GDP衡量,中国的世界排名与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

    俄罗斯政论家塔夫罗夫斯基在接受采访时说,根据联合国标准,从人均GDP来看,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正因如此,洪平凡指出:“迄今为止,没有一个国际组织或国际公约改变了它们对中国发展中国家地位的定义。”

 
 
 相关链接
· 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与经济复苏部级研讨班举行
· 发展中国家经济官员来华探讨应对金融危机之道
· 发展中国家人口与气候变化高级官员研修班结业
· 马凯出席第二届发展中国家预防腐败研讨班闭幕式
· 我国成为马德里体系中商标申请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