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蓄水后的三峡大坝(9月22日摄)。当日,长江上游来水流量跌至2万立方米/秒以下,低于三峡出库流量。这是三峡水库自9月10日启动“175米蓄水”以来遇到首次明显的“入不敷出”,水库水位因此稍有回落。新华社发(郑家裕 摄)
新华社宜昌9月22日电(记者刘紫凌 冯国栋)22日,长江上游来水流量跌至2万立方米/秒以下,低于三峡出库流量。这是三峡水库自本月10日启动“175米蓄水”以来遇到的首次明显的“入不敷出”。水库水位因此稍有回落。三峡集团公司的专家称,这是正常现象,未来一周内,三峡将对出库流量进行新的调整。
经国家防总批准,三峡工程于9月10日由防汛阶段全面转入蓄水阶段,继前年和去年之后第三次冲击175米最终目标蓄水水位。10日至21日,长江上游来水流量一直维持在2万立方米/秒以上,最大时为3.8万立方米/秒。22日,长江上游来水跌破2万立方米/秒关口,17时的入库流量仅为1.9万立方米/秒,比当时的出库流量少2000立方米/秒。

9月22日,货轮在三峡大坝上游秭归县沙湾锚地待闸。新华社发(郑家裕 摄)
“入不敷出”导致三峡水库水位在持续上涨后出现小幅回落。22日17时,三峡水位为162.61米,较当日最高水位回落0.12米。对此,三峡水利枢纽梯级通信调度中心副总工程师赵云发表示,据往年经验判断,三峡蓄水时出现“入库低于出库”是正常现象。他说,“入不敷出”只是短暂的,而且“入”与“出”之间的差额很小,因此水位回落幅度较小,不会影响到整个蓄水进程。
据赵云发介绍,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将在27日根据实时水情和天气预报调整出库流量。在此之前,出库流量将维持在2万立方米/秒左右。

三峡库区积极应对确保175米试验性蓄水安全进行
新华社重庆9月12日电(记者张桂林)三峡工程2010年175米试验性蓄水目前正在进行,库区各地积极应对,制定多项应急预案,做好水质、地质灾害监测和环境清理,确保此次试验性蓄水安全进行。
记者从重庆三峡水库管理局获悉,三峡工程第三次175米试验性蓄水已于10日正式启动,此前,库区各区县已对库岸177米至182米之间,确因蓄水影响安全的临水房屋居民实施搬迁避让。当前,各地正加密对地质灾害点的预警监测频率,依托专业监测单位,对579处高切坡项目实施专业监测,同时延续做好2382处高切坡群测群防工作;加强库区水域漂浮物和库岸垃圾清理,组建专门班子定期巡库检查,确保“江面清、库岸洁”。库区水库管理部门还商请三峡集团,每日定时提供三峡工程175米试验性蓄水水情,提前做好应急准备。 >>>详细内容
三峡电站连续满负荷稳定运行 时长再创新纪录
新华社宜昌9月13日电(记者刘紫凌、黎藜)自8月24日以来,三峡电站26台巨型水轮发电机组始终处于满负荷运行状态。截至9月13日,电站已满负荷安全稳定运行超过460小时,打破了今年7月份创下的连续满发时间最长纪录。
7月21日,三峡电站26台机组今年首次达到设计出力1820万千瓦,并持续满发460小时,创下投产以来时间最长纪录。自8月24日起,三峡电站26台机组再次实现满负荷运行,截至9月13日16时,已经连续满负荷运行483小时,超过7月份创下的连续满发时长纪录。在此期间,三峡和葛洲坝电站单日最大发电量超过5亿千瓦时,其中三峡电站日发电4.38亿千瓦时。 >>>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