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三江源4000多万亩草原实现退牧还草得到休养生息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09月25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西宁9月25日电(记者何伟)记者从青海省三江源办公室获悉,自2005年国家启动三江源生态工程以来,青海三江源地区已有4380万亩草原成功实现退牧还草,得到休养生息。

    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素有“中华水塔”之称。据统计,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三江源地区发生退化的草地面积占草地总面积的40.1%。

    根据最近调查的结果,1988-2002年三江源地区草地总体超载1.42倍,而冬春场草地更是超载2.5倍左右。专家认为,三江源地区连续30多年的过度放牧是造成该地区草地退化的主要因素。

    为了拯救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2005年我国政府规划投资75亿元,启动了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最大的生态保护项目。而退牧还草是这项工程22个子项目之一。

    青海省三江源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李晓南说,根据工程规划,政府将投入至少31亿元资金,通过围栏、粮食补助等方式完成退牧还草9658万亩。截至目前,这一项目共完成建设投资8.68亿元,粮食补助3.89亿元,累计完成退牧还草4380万亩,人工补播1179万亩。

    遥感监测结果显示,退牧还草项目实施后,项目区植被覆盖度大幅度提高,围栏内草地植被覆盖度达到90%。2005-2009年项目实施区各等级覆盖度草地面积平均值与2003-2004年相比,中、高覆盖度草地面积逐年增加,高覆盖度草地面积增加28739.96平方公里,中覆盖度草地增加9524平方公里。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刘纪远说,通过退牧还草减畜工程的实施,2005-2009年5年的草地平均产草量比减畜工程前1988-2004年17年的平均产草量提高了24.65%,这表明生态工程在植被恢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关链接
· 青海省三江源地区塔拉滩土地沙漠化趋势减缓
· 青海省三江源地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成效喜人
· 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5万亩湿地得到有效保护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