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长治"工程20年使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减少15%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09月26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成都9月26日电(记者杨三军)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副司长张新玉26日表示,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实施20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15%,昔日恶化的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观,全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已实现由增到减的历史性转变。

    记者从此间举行的“长治”工程二十年建设成效总结暨发展战略研讨会上了解到,鉴于长江上游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1988年,国务院批准将长江上游列为全国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并从1989年起分期实施了“长治”工程,1994年起又逐步扩大到长江中游水土流失严重地区。

    据张新玉介绍,截至2008年底,“长治工程”已在长江上中游的云、贵、川、甘、渝等10个省(直辖市)的200多个县,实施了7期重点治理工程,累计治理小流域5000余条,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6万平方公里,各项水土保持措施每年可减少水土流失量1.92亿吨。

    “长治”工程的实施有效改善了流域内的农业生产条件,为群众增收和区域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20年来,“长治”工程始终坚持把坡耕地作为治理的重点和突破口,累计完成坡改梯71万公顷,种植经果林108万公顷,建蓄水池41万公顷,基本实现农民人均1亩基本农田的目标,累计增产粮食59亿吨。

    “长治工程”坚持保护优先、防治结合,大力推行封禁治理和生态自我修复,为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作出了重要贡献。20年来,“长治”工程累计营造水土保持林241万公顷,种草33万公顷,实施封禁治理335万公顷,重点防治区基本消灭了荒山荒坡,有林地面积和林草覆盖率分别提高40%和30%。

    “长治”工程的实施,还有效减少了入库泥沙和水源区面源污染。20年来,“长治”工程坚持把防治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作为主要目标,在重要水库库区和水源区实施重点保护工程,特别是在丹江口库区建立了生态修复、综合治理、生态缓冲三道防线,不仅减少了进入江河与水库的泥沙,也减少了水土流失携带的化肥、农药等农业面缘污染物进入水源区水体。 

 
 
 相关链接
· 长江流域50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尚未根本治理
· 世行贷款治理云贵鄂渝水土流失面积1682平方公里
· 青海三江源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明显 环境得到改善
· 甘肃切实遏制水土流失 项目审批须过水保"关口"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