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广东江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民生为重 创建为民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09月27日   来源:人民日报

    珠江西岸、南海之滨,凭过去一个多世纪里数百万华侨漂洋过海、艰苦创业、心怀桑梓的历史,侨乡江门早已名闻天下。而今天,秉承东西方文化汇聚与文明传承的江门正如火如荼地推进文明城市各项创建工作,江门市代市长刘海表示,江门以民生为重,系统推进文明城市各项创建工作,让市民能够充分享受到“文明”的成果,让“文明”在五邑大地落地生根。

    “12345,有事找政府”

    “这里是市政服务热线12345,有什么能帮您的吗?”走进江门“12345”专线中心,接线姑娘们左手握着听筒热情地问着,右手刷刷地记录对方的愿望和要求。接线员告诉记者,接到市民反映的问题后他们将立刻通过网络发送至相关部门,视不同情况,市民最多5个工作日就会收到初步答复。如果对初步答复不满意,将会被再次反馈到相关部门,直至问题解决。

    这就是江门家喻户晓的12345政府服务热线,“12345,有事找政府。”2009年该热线处理市民来电10万多宗,结果反馈,群众对98%的处理表示满意,不满意的事项仅仅14项。

    创建“文明城市”要围绕如何让人更加舒适地生活来展开,让市民成为城市的真正主人。江门市在“以人为本、民生为重”的理念指导下,把建立一个为民、高效的服务性政府,列为解决群众“民生”问题的重要内容。

    在江门市新行政服务中心,记者见到江门某物业公司小李在建设局窗口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窗口工作人员收齐所有材料并核对无误,15分钟后,小李就拿到了施工许可证。“我们改变了过去逐级审核、局领导审批的做法,只要符合条件,窗口即可发证。”窗口工作人员表示。从“一楼式”到“一站式”发展到目前的“一网式”服务,江门政府窗口部门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得到不断的提升。同时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果办理行政审批超出规定时限一天,系统就会自动亮出黄牌,超两天系统则亮出红牌。一旦“吃”了红黄牌,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被问责。

    建设服务性政府,是城市文明的主要内容。在连续多年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江门市政府率先导入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同时也率先向公众公开市长、副市长及部门“一把手”电话;市长定期约见人大代表,定期进行社情民意调研;开展网络“市民议政”……市民与政府“零距离”沟通的机制已悄然搭建并高效运转。

    文明从社区起步

    今年暑假,江门市范罗岗社区多了一群活泼而有爱心的天使——社区里的十多名小学生将暑假做了非常有意义的安排:在社区服务站的领导下做义工,参与社区除杂草、打扫花圃、清理“牛皮癣”工作,他们干得不亦乐乎;探访孤寡老人,为孤寡老人过生日,他们学习和弘扬了爱老、敬老的好传统;在甘肃舟曲地区发生泥石流灾害之际,他们又拿起捐款箱,为灾区进行募捐……

    社区是城市的缩影,一个社区的面貌可以反映出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在创建文明城市中,江门的社区逐步演变为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新型服务窗口。居住环境变美了,文体广场功能增多,阅览室、绿色网吧等各项居民休闲场所在各个社区相继出现,越来越多的便民服务让居民享受到实惠和方便。

    近年来,江门坚持把文明社区建设作为民心工程来抓,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大力加强社区的各类服务设施建设,提高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逐步形成和不断完善社区服务体系。调解亲属纠纷、邻里纠纷、解决特困户家庭子女学费问题等等,为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等困难群体提供全面的社区服务,迄今共建成星光老年之家183个,残疾人康复站184个,以及大量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有效地促进了社区服务范围的扩大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同时,江门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社区开展以居家养老服务和“求助铃”(平安钟)为主要内容的社区为老服务,并积极拓展居家养老服务,目前,江门市区建成并投入服务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点达到11个,为解决55万老人社区养老问题做出了重要尝试。在社区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着力提高社区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文明素质,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氛围,有力地推动了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深入开展。

    江门的城市文明从社区起步,并已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截至目前,有155个社区成为广东省“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占全市社区总数的60%。

    “三道门槛”立足长远

    来到江门,放眼望去,绿色始终占据着主色调。据统计,江门林业用地绿化率达到89.4%,森林覆盖率为45.6%,绿化率超过4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33平方米,初步形成“城在林中,人在绿中”的生态格局。

    “为了保住绿色,保住人居环境,我们在过去5年里曾否决和劝退187个建设项目。”江门市代市长刘海说,其中仅2007年就否决和劝退建设项目108个,甚至投资上百亿的纸浆项目也因为环评通不过,而不得不忍痛舍弃。

    在很多人看来,经济发展与环保宜居,在现实中难免出现对立。但江门却郑重表示,为了城市的长远发展,经济发展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能只盯着眼前的GDP。

    为了从制度上固化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江门委托北京大学制定了江门可持续发展规划,并在实际操作中形成了3道门槛——强调提高土地利用率、投资强度的“黄色门槛”,强推环保准入的“绿色门槛”以及着眼发展产业集群、打造产业链的“金色门槛”;为推进低碳经济,强调官员观念先行,完善政绩考核体系,将节能减排纳入考核体系……

    坚守是寂寞的,坚守是需要恒心与耐心的。五邑大学管理学院刘志坚教授认为,虽然这几年江门经济发展的速度比起珠三角其他发达地区而言并不是很快,但始终坚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既重经济发展,又重环境保护”的发展思路,初步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生态保护和谐的科学发展之路。

    “守得云开见月明”。国家重点发展的清洁能源基地——投资超过500亿元的核电站项目已经开工,加上已投产的台山电厂和正在兴建的川岛风电场等大型能源项目,规划总装机容量约2000万千瓦,江门正成为广东省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并正在形成清洁能源(核电)装备产业基地。以此为契机,江门从“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循环经济”四大优势产业领域切入并获得快速发展,一座座现代化工厂拔地而起,一个个知名企业相继落户,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协调发展。

    与此同时,江门获得了诸多“绿色”头衔:“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范例奖”、“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绿色经济十佳城市”……并被世界银行认定为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城市。现在,江门已呈现生态宜居型城市雏形,“绿色”已然成为江门的发展新优势。

    城市文明的真谛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是形象工程,而是民生工程。”江门全市上下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定位,道出了城市文明的真谛。

    以“文明”为标杆,真正为老百姓办实事,是创建文明城市的本质要求。出台政策举措、创新有效载体,归根到底,“惠民”是根本。

    应该意识到,以创建文明城市为契机、为载体,做到民生为重,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首先要切实体察群众冷暖,回应群众诉求,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其次,绝不能超出实际、绝不能搞劳民伤财的形式主义花架子,而是要着力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再次,要有切实办法巩固创建的成果,让“文明”长期惠民。

    立足城市长远发展,发动全民广泛参与,从细节入手提升城市文明程度与水平,提高文明城市的民生关怀与民生保障水平,就会把握住文明创建的真谛。

 
 
 相关链接
· 广东省共安排2.4亿元救灾资金用于救灾复产工作
· 广东省因台风受灾的23个镇区已全部恢复供电
· 广东省防总分析洪灾伤亡主因:暴雨引发特大山洪
· 广东21县市110多万人受灾 政府群众全力抢险救灾
· "凡亚比"致粤百万人口受灾 粤紧急调拨救灾物资
· 广东交通部门打通救援通道 物资可通达茂名重灾区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