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哈尔滨9月30日电(记者 管建涛)走出课堂,与各种蔬菜面对面接触,在林荫小路上一边活动一边上课,这是很多中小学生梦想的学习场景。哈尔滨市正在中小学生中间推广这样的体验式生态文明教育课程。
9月下旬,由哈尔滨市环保局、市教育局联合推出的中小学生体验式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开始在哈尔滨推广。来自教育部和环境保护部的专家认为,由地方城市牵头实践体验式生态文明教育非常难得。
哈尔滨市环保局宣教中心指导教师朱卉说,2009年6月,中小学生体验式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开始在哈尔滨试点。截至目前,已经有20多所学校,近千名学生参与了此项课程。
体验式生态文明教育课程设置了多种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和竞争意识。以一项“伪装的小路”活动为例,学生走在林间小路上,自主寻找和发现道路中那些不和谐的事物,零距离接触自然,亲近自然,逐步认识到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朱卉说,体验式生态文明课程与普通课程的最大区别是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领会。“学生走出了课堂,在相对自然的教育基地感悟自然,在体验中领悟生态和环保。”
“除此之外,教学主体也由学校老师变成了环保局从事环保教育的专业人士。改变以往说教式、渗透式的教学方式之后,全新的教育模式让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得到自然的延续。”她说。
为了让环保教育更有针对性,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哈尔滨市中小学生体验式生态教育课程分为小学1-3年级、小学4-5年级和初中三个层次。
哈尔滨市风华小学副校长宝音娜说,学生课堂从教室搬到环保教育基地,有效地拓宽了学生的活动空间和视野。学生走出说教式的课堂,提高了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希望学校的所有学生都能有机会参与到这种课程中来。
社会学者认为,体验式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将来可能面临人力、物力紧张等问题。随着活动的推广,将来会需要更多的专业环保人士担任教师。现在体验式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几乎是公益性的,学生仅仅缴纳不多的交通费。随着参与学生人数的增加,会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
朱卉表示,体验式生态文明教育课程未来会考虑市场化运作,解决资金问题,逐步扩大试点学校的范围,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达到一次体验、一生难忘、终身受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