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镇定·从容·严肃·喜悦--目击嫦娥二号发射侧记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10月01日   来源:新华社

镇定·从容·严肃·喜悦
——北京飞控中心目击嫦娥二号发射侧记

    新华社北京10月1日电(记者陈玉明、田兆运、杨冰)嫦娥二号顺利升空,卫星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是本次卫星发射的指挥中枢,承担着嫦娥二号的飞控决策、轨道控制、数据分析处理、应急控制以及绕月飞行后的长期管理任务。

    在嫦娥二号发射的关键时刻,记者来到这里,见证了整个发射过程,目睹了航天人特有的那份镇定与从容,那份严肃与喜悦。

    “我是北京,一小时准备!”

    时针指向17时59分,嫦娥二号卫星发射进入倒计时一小时准备。飞控大厅内,灯火通明,身着蓝色工作服的技术人员坐在操作台前,各就各位,严阵以待。

    大厅正前方,四块巨幅液晶显示屏蔚为壮观。最右侧的大屏幕显示着发射场的画面:高高耸立的长征三号丙巨型运载火箭,将嫦娥二号卫星紧紧抱入怀中,卫星傲然伫立在发射塔架上,静静等待着那惊天动地的轰鸣。中间两块大屏幕上,五彩斑斓的世界地图和卫星飞行的曲线相互交织。最上方不断跳跃变换的北京时间、任务时间、飞行时间,预示着一个重要时刻即将来临。

    全世界的目光,此刻聚焦这里。

    在指挥控制台前,记者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著名测控专家、飞控中心主任、嫦娥二号测控通信系统指挥长朱民才。他说:“作为探月二期工程的先导星,嫦娥二号的任务是为嫦娥三号探路,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与嫦娥一号相比,这次任务的飞行控制难度更大,对控制的精度要求更高,对我们的挑战前所未有。”

    时间在一分一秒中滑过,大厅里只有轻敲键盘的声响。

    “1分钟准备!”突然,干脆利落的报告声打破大厅的寂静。大屏幕上显示,发射塔架与火箭相连的线缆瞬间脱落,无数双眼睛紧盯着大屏幕,等待着那石破天惊的一刻。

    18点58分,扬声器里传来最后的读秒声。

    “10、9、8、7……”

    “点火!”

    “起飞!”

    巨大的轰鸣中,火箭喷射出一团橘黄色的烈焰,托举着卫星拔地而起,直刺苍穹。

    渐渐地,箭体转弯,向东南方向飞去,最后变成一个小小的亮点隐匿在无穷天际里。

    伴随着大屏幕上方不断跳跃着的飞行参数,扬声器里不时响起洪亮的报告声:

    “助推器分离!”……

    “抛整流罩!”……

    “二三级分离!”……

    “厦门跟踪正常!”……

    此刻,各测控站、测量船的数据正飞速汇集到飞控中心。位于大厅一侧的机房里,十几名科技人员正在紧张地进行卫星遥控数据和轨道数据处理。显示屏上,一组组流动的数字频频闪现,科技人员目不转睛,指尖飞舞,密切地监视着星箭飞行状态。

    坐在总调度后侧的副指挥长麻永平注视着大屏幕,他知道,测控的大幕已经拉开,在漫长的太空飞行中,飞控中心发出的每一条指令,接收的每一组数据,做出的每一项决策,都牵动着卫星的飞行,事关整个任务的成败。

    发射后约26分钟,大厅又传来报告声:“星箭正常分离!”

    少顷,轨道专家综合技术人员计算结果,进行了轨道根数选优,得出了卫星入轨参数。

    19时35分,指挥部正式宣布:根据北京中心精确计算,嫦娥二号卫星进入近地点高度212.8公里、远地点高度356996公里、轨道倾角28.5度的地月转移轨道。

    从此,卫星开始了112小时的奔月之旅,预计在4天后到达月球。

    大厅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祖国万岁!”有人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这是中国航天人献给祖国母亲的一声礼炮,这是炎黄子孙挺进太空的铿锵脚步。 

 
 
 相关链接
· 嫦娥二号成功发射 中国探月工程二期揭幕|全过程
· 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发射 中国探月工程二期揭幕
· 远望五号测控嫦娥二号入轨侧记:“发现目标”
· 全方位解密嫦娥二号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