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我海军举行“蓝海天使-2010”医疗协同救护演练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10月07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和平方舟”号10月7日电(记者吴登峰)正在执行“和谐使命-2010”任务的“和平方舟”号医院船,7日与中国海军第六批护航编队在亚丁湾海域举行代号为“蓝海天使-2010”医疗协同救护演练。

    这是中国海军首次在远海组织非战争军事行动医疗救护协同演练。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兰州”号导弹驱逐舰、“微山湖”号综合补给舰和国产新型舰载机、医疗救护直升机参加演练,海军东海舰队某保障基地司令员包裕平少将担任指挥员。

    演练以一艘商船遭海盗袭击发生批量伤病员为背景,重点演练单舰艇、编队救护所和医院船海上三级医疗救护体系的指挥协同、伤病员救治与后送、远程医学支援等内容,以提升海军远海卫勤保障能力。

    演练中,“兰州”号导弹驱逐舰、“微山湖”号综合补给舰单舰、编队对所解救商船上的伤病员进行急救和紧急救治,随即医疗救护直升机把危重病人后送接至“和平方舟”号医院船上进行早期治疗和部分专科治疗。在远程医学会诊系统和远程卫勤支援系统的帮助下,医院船与北京、上海的医学和卫勤专家对医院船医疗与后送开展联合会诊与咨询,在伤员的病情稳定后,通过总部机关协调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将伤员后送就近国家。

    “蓝海天使-2010”演练指挥员包裕平少将说,随着海军执行远海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的增加,提升远海医疗救护能力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次演练,完善了海军远航舰艇编队医疗救护体系,探索了海军远海卫勤保障体系组织、指挥、协同、管理、运用的新机制、新模式和新理论,不仅填补了海上单舰艇救护所、编队救护所和医院船海上三级医疗救护体系协同展开的空白,而且还通过首次与国内医学机构开展远程卫勤咨询,首次探索与海外岸基医疗机构协同合作机制,带动了医院船医疗救护能力的全面提升。

“蓝海天使”生辉亚丁湾——中国海军首次远海医疗救护演练目击记

    新华社“和平方舟”号10月7日电(琚振华 李德 吴登峰)10月7日,正在亚丁湾海域执行“和谐使命-2010”任务的“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利用为护航官兵提供医疗服务的间隙,首次协同中国海军第六批护航编队在远海开展了代号“蓝海天使-2010”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医疗救护协同演练。

    演练前,“蓝海天使-2010”指挥员、海军东海舰队某保障基地司令员包裕平少将介绍说,希望通过此次演练,完善海军远航舰艇编队医疗救护体系,探索海军远海卫勤保障组织、指挥、协同、管理、运用的新机制、新模式和新理论,以此带动中国海军远海医疗救护能力的全面提升。

    上午8时,“和平方舟”号医院船突然收到海上指挥所的信息:一艘商船遭海盗袭击,有船员受伤,现已被我成功解救。28名伤员已经得到我护航舰艇、编队医疗所初步急救,请做好伤员救治准备。

    时间就是生命!接到任务的“和平方舟”号医院船火速驰援!

    这次演练的重点,是完全按照护航舰艇编队护航队形实际,根据单舰艇救护所、编队救护所和医院船海上三级医疗救护体系,协同开展演练,旨在提升舰艇编队医疗救护体系能力。

    “和谐使命-2010”任务副指挥员、海军某作战支援舰支队支队长王建勋介绍说,演练的过程是:首先是距离事发海域最近的“兰州”号导弹驱逐舰前往解救商船并对伤员进行现场急救;然后将伤员后送至设在“微山湖”号综合补给舰上的编队医疗所进行紧急救治;最后再通过救护直升机将伤员后送至远距离的“和平方舟”号医院船,进行早期治疗和部分专科治疗。

    救治准备工作在同时展开。在医院船信息中心,海上医院正在与万里之外的海军医学研究所进行远程音视频连线,两地专家紧急磋商救护方案:

    “后送医院船治疗作为伤病员救治的重要转机环节,海上医院重点放在早期治疗和部分专科治疗上,完善检查、明确诊断、制定合理的救治方案。”海上医院院长、第413医院副院长蔡宏伟说。

    “在完成早期治疗和部分专科治疗后,可通过总后卫生部,协调国家卫生部、中国红十字总会,联系将伤病员后送至就近国家岸基医院,并明确伤病员移交程序。”海军医学研究所沈俊良研究员在远程视频系统中建议。

    “在前期远程医疗会诊实现医院医疗信息共享的基础上,这次我们拓展到了与后方院校、研究所之间就卫勤体系展开方式进行咨询,大大增强了我们医院船的医疗决策能力!”蔡宏伟说。

    8时55分,国产新型救护直升机携带大量战伤救护药材,从高速航行的“和平方舟”号医院船上起飞,直奔“微山湖”号综合补给舰。

    随着一名名伤员抬下直升机,检伤分类组的医护人员立即对各种伤情进行检伤分类……

    “报告,伤员呼吸困难!”在检伤过程中,护士张茜突然报告。

    “立即给予面罩吸氧……”周凤梁果断回答。

    “是,面罩吸氧”。

    “送ICU病房”。

    挂上电子伤票后,伤员被送到ICU病房。在这个拥有20张铺位的特殊病房内,多功能呼吸机、多参数监护仪、除颤起搏器、加压输液泵等先进诊疗设备早已开机工作。

    根据电子伤票信息,伤员被诊断为烧伤、冲击复合伤;伤员头面、四肢、上呼吸道烧伤、肺爆震伤。海上医院杜亚南医生给伤员做了气管插管,陈雷医生准备呼吸机、输血、输液。经过海上医院普外科主任陈森林的紧急气管切开手术手,伤员症状趋于稳定。

    经过医院船全体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所有伤员的早期治疗和部分专科治疗基本结束,伤员伤病情况稳定。

    救治基本结束,演练还在继续。在完成国外伤病员的基本救治之后,如何与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协调,将伤病员移交相关国家岸基医疗机构,成为此次演练的崭新课题。

    10时06分,医院船信息中心再次召开远程会议。“和谐使命-2010”任务指挥员包裕平少将向总后卫生部汇报情况:“因我船需继续执行‘和谐使命-2010’任务,需通过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协调将伤病员移交相关国家岸基医疗机构。请总后卫生部明确移交程序及有关要求。”

    总后卫生部回复:总后卫生部机关与国家卫生部、中国红十字总会进行了沟通和协调,并与相关国家红十字会取得联系,明确了伤病员通过G国海军基地移交给G国红十字会,并由该国移交至伤病员本国红十字会。

    包裕平少将说:“随着任务的不断拓展,‘和平方舟’号医院船赴海外执行人道主义医疗服务期间,必将进一步加强同国外医疗机构的沟通与协同。这次的伤病员移交协同仅仅是一个尝试,也只是一个开始。”

    10时20分,伤员转运工作正式开始。

    随着指挥员包裕平一声令下,“和平方舟”号医院船舰载救护直升机载着经过治疗的伤员,朝G国海军基地飞去。飞机机身上的红十字与医院船上的红十字上下呼应,在亚丁湾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相关链接
· 白衣天使大洋演兵—直击"和平方舟"医疗救护演练
· 大连边防举行海滩溺水救护演练
· 河北开展"世界急救日"应急救护演练提高救援水平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