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10月9日电(记者陆文军)蓝天白云、水清岸绿的优质环境已成为上海举办世博盛会的保障。据统计,上海世博会开幕以来,空气优良率达到98.7%,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PM10等空气污染物的控制指标均创十年最佳水平。
上海世博期间宜人的空气环境质量,有赖于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的新机制。长三角两省一市共划污控圈,拉紧大区域环保“围栏”,才保障了蓝天白云映衬世博园的美丽景象。
从9日在上海召开的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座谈会上了解到,世博会大气污染区域联防的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加快,城市集群布局日趋明显,未来环保区域联防的机制将得到进一步推广,世博长三角污染联控的措施将成为重要经验。
2009年,江浙沪两省一市的环保部门借助《长江三角洲地区环境保护合作协议(2009-2010年)》平台,积极探索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治工作机制,编制启动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长三角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保障联防联控措施”,划定了以世博园区为核心、半径300公里的重点防控区域,加强合作沟通,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
据介绍,为保障世博会期间的空气质量,江浙沪三省市实施六大联防举措:首先,联合制定联防联控措施,2009年6月,长三角确定了高架源、机动车、联合监测、世博应急保障等四方面的合作内容。
第二,联合控制重点污染源。两省一市将高架源污染排放控制作为重点,加速推进燃煤电厂脱硫工程建设,部分机组开展低氮燃烧、脱硝和高效除尘改造试点。上海对全市114家重点环境风险源企业开展安全巡查,江浙两省也同步对钢铁、化工、建材、船舶等行业进行了全面整治。
第三,建立信息沟通渠道。长三角城市之间基本实行了机动车环保标志互认,实现了长三角区域高污染车辆的统一联合管理。
第四,联合控制农田秸秆焚烧。秸秆焚烧是造成区域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江浙沪两省一市的环保、农业部门互相配合,推进秸秆禁烧,以经济杠杆鼓励秸秆还田。
第五,开展联合监测预报。长三角区域联合制定发布了“世博会期间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联动监测方案”,由上海、南京、苏州、连云港、南通、杭州、宁波、嘉兴和舟山共9个城市的53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组成长三角区域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网络,并以此为依托,建立了区域环境空气质量预报会商小组,对未来48小时的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开展技术会商。
第六,制定区域联动高污染应急预案。除了常规保障措施以外,上海市还联合江浙两省,制定了高污染预警和应急方案,一旦预报出现高污染日,立即启动应急方案,通过实施应急减排措施来减少污染物排放。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总工杨金田说,从目前我国城市环境复合污染的趋势看,以单个城市作为控污单元的做法已不适应环保形势。从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看,也都采取了环保区域联防。因此,联防联控、区域合作将是我国未来环保工作中的一个趋势。
“从奥运会到世博会,再到即将召开的亚运会,污染区域联防机制已成为保障大型活动环境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未来要研究常态化管理的机制。”杨金田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郝吉明指出,长三角是中国的经济重镇。长三角区域经济的一体化、环境问题的整体性以及大气环流造成区域内城市间污染传输相互影响,依靠单个城市的污染治理往往收效不明显。“要依托世博契机,将区域联防的有效经验长效运行,也为中国其他城市密集地区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