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外汇局:继续保持对“热钱”流动的高压打击态势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10月12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0月12日电(记者 安蓓、侯雪静)国家外汇管理局12日发布报告称,外汇管理部门将继续保持对“热钱”流动的高压打击态势,有针对性堵塞监管漏洞,充分发挥跨部门的监管合力,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外汇交易活动,切实维护好涉外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外汇政策环境。

    外汇局《2010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指出,长远来看,我国“热钱”流入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客观性,应运用汇率、利率等价格机制进行合理引导,尤其要防范“热钱”大进大出的破坏性作用。

    报告分析,当前“热钱”流入我国的原因,既有客观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也与我国监管方式方法、体制机制有关。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良好的经济基本面以及汇差、利差等价格因素是吸引外汇资金持续流入的重要原因。其次,开放经济条件下,银行金融创新日趋活跃,为企业规避外汇管理提供了一定便利。同时,一些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冲动较强,也难免有少量“热钱”等违规资金混杂其中。

    外汇局介绍说,从今年2月开始,外汇局在13个外汇业务量较大的省(市)组织开展了应对和打击“热钱”专项行动,有针对性地对重点主体、重点渠道“热钱”流入进行查处,已查实190起涉嫌违规案件,涉案金额73.5亿美元。

    从专项行动掌握的情况看,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大部分是合法合规的,但也不排除部分违法套利的资金混入。目前,违规流入的“热钱”多采取蚂蚁搬家方式,主要包括加工和转口贸易、外资、服务贸易和个人渠道。检查中也发现,部分外商投资企业虚构用途将资本金结汇后进入股市等情况,还有部分银行主动配合或顺应客户需求,打外汇管理政策的擦边球。

    报告称,今年上半年,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波动性明显。一季度,我国涉外经济加速恢复,与贸易有关的信贷项下资金净流入增长迅速,我国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顺差达476亿美元。二季度,特别是5月份以来,随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发展演变,国际经济环境不确定性上升,人民币升值预期减弱,同时境内外汇市场流动性趋紧,本外币利差缩小,境内机构“资产本币化、负债外币化”趋势得到一定遏制,贸易融资等渠道跨境套利资金净流入放缓,甚至出现反向平仓交易,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顺差减少至29亿美元。

外汇局:汇改重启重在完善汇率形成机制

    新华社北京10月12日电(记者安蓓、侯雪静)国家外汇管理局12日发布报告称,人民币汇改不等于人民币升值,而重在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市场主体应克服单边预期,适应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的发展态势,树立正确的汇率风险意识。

    2010年6月19日,人民银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外汇局《2010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称,重启汇改后,市场经历短暂动荡,人民币汇率呈现双向、宽幅波动,升值预期逐渐减弱,外汇供求失衡状况趋于缓和。

    报告指出,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幅扩大,对其他主要货币汇率有升有贬,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价弹性在重启汇改后有所加大。

    2010年6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收于6.7909,较2009年末(6.8282)升值373个基点,2009年全年升值64个基点。人民币对港元汇率中间价较2009年末升值0.9%,对日元汇率中间价贬值3.8%,对欧元汇率中间价升值18.5%,对英镑汇率中间价升值7.5%。

    2010年1月至6月中旬,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围绕中间价窄幅波动,交易价相对中间价的日间最大波幅日均为0.02%,2009年为0.04%;交易价的日间波幅日均为18个基点,较2009年下降11个基点。6月19日重启汇改后,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围绕中间价大幅波动,交易价相对中间价的日间最大波幅日均为0.21%;交易价的日间波幅日均为172个基点。

    当前人民币升值预期稳定。截至2010年6月末,境内外远期市场一年期人民币对美元预期升值幅度均为1.5%,较2009年末分别增长0.6个百分点和下降1.0个百分点。

    外汇局表示,外汇管理部门下一步将积极配合人民币汇改进程,进一步丰富人民币外币衍生产品,增强市场汇率避险能力。

 
 
 相关链接
· 外汇局公布二季度上半年国际收支平衡表修订数据
· 外汇局通知规范银行外币卡管理 明确3项基本原则
· 外汇局:截至6月末我国外债余额为5138.10亿美元
· 外汇局公布7月银行代客结售汇和涉外收付款数据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