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呼和浩特10月15日电(记者 刘军)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神华集团乌达煤田火区将于2012年底前完成全部治理任务。这项工程每年可减少超过100万吨优质焦煤自燃,上亿吨受火灾影响难以开采的煤炭资源也因此受到保护。
神华乌海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兰毅介绍,2006年1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乌达煤田灭火项目,总投资达1.6亿元,分两期施工。一期工程治理浅部煤火,约占全部工程量的35%,目前已经完成;正在实施的二期工程可以治理深部煤火。
资料显示,乌达煤田从50年前开始自燃着火,逐步蔓延,最严重时形成18处火区,面积达475万平方米。自燃的主要原因在于历史上落后的开采方式,留下大量废弃矿井和塌陷区域,由于回采率只有10%左右,残留的煤炭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形成了自燃。
记者近日来到乌达煤田一号火区,感觉空气中弥漫着难闻的气味。当地人说,这是高硫煤自燃带来的。在山沟里、道路边、电线杆下,乱石堆成的大大小小山包随处可见。看不到明火,山间可见几缕青烟。
在一处深部灭火的施工点,神华乌海能源公司灭火处技术员告诉记者,针对火区的深浅不同,一期和二期工程分别采取了不同方法:浅部剥挖火源、抢救性开采、回填、压实、恢复地貌;深部打孔、注浆、隔离火区、保护未燃资源。一期和二期工程按火区纵深区分,在区域分布上也有交叉,再加上一期施工挖出的自燃煤有的尚未熄灭,所以能看到冒烟是正常的。他说:“前些年,这里白天浓烟滚滚,晚上整个山区都是火红的。”
兰毅说,火区内分布着五虎山、黄白茨等3个神华的主力生产矿井,年产量近500万吨。火区蔓延既威胁到大矿的保有资源,也影响到大矿的安全生产。
乌海市政府提供的情况说,煤田灭火是世界性难题,为了配合神华乌达火区治理,乌海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严格按照国家批复的方案实施灭火工程,由煤炭、国土、环保等部门联合执法进行督察,去年有7名干部因监管不力受到处分,2名局长被免职。为防止非法盗采造成火区扩大,公安部门严厉打击盗采,2009年以来已拘留170多人,其中57人被依法判刑。
记者采访了解到,火区多石少土,剥挖灭火后,采坑中只能回填三分之一至一半的石头,其余“多出来”的石头形成乱石山,加上煤火造成空气污染与地质塌陷,当地不宜人居。为安置火区居民,乌海市与神华集团联手实施了棚户区搬迁工程,目前已搬迁2万多户,其中1.1万户已经住进市内的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