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经过建设通航条件改善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10月16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昆明10月16日电(记者王晋源)流经中国的澜沧江—湄公河被誉为“东方多瑙河”,自2001年正式通航以来,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经过近十年的航道建设,已经成为我国连接东南亚国家的黄金航道。

    澜沧江-湄公河是亚洲唯一的一江连六国的跨国河流,流经中老缅泰柬越六国后汇入太平洋,全长4880公里。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区域经济合作的推动下,2000年4月,中老缅泰正式签署四国商船通航协定,并于2001年6月26日正式通航。按照四国通航协定,四国商船通航范围为中国思茅港至老挝琅勃拉邦,全长786公里,共有港口、码头14个。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澜沧江海事局党委书记傅志明介绍,为改善航道条件,增加通过能力,降低航行风险,我国实施了上湄公河航道改善工程和境内航道工程整治。上湄公河航道改善工程于2004年建设完成;境内航道整治工程于2007年结束,整治航道长71公里,整治20道严重碍航滩险及零星孤礁,安置助航标志29座。

    据了解,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道条件经过整治后得到显著改善,船舶营运效率提高。境外航道由原通航100吨,现提高到常年可通航150吨级船舶,季节性通航200吨级以上船舶。境内航道经过整治,澜沧江景洪港至中缅边境243号界碑71公里航道现达到国家五级航道标准,可常年通航300吨级船舶。由于航道条件改善,从事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的船舶基本改造成200吨级以上大型船舶,现已出现350吨级船舶,并且有不断增大的趋势。

    据介绍,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格局已经形成,从事国际航运的中国籍船舶近百艘,年货运量达40余万吨,成功开通了旅游定期航班,客运量每年近万人次。  

 
 
 相关链接
· 西部新格局:从丝绸之路到澜沧江-湄公河的开放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