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欢笑·泪水·感动——上海世博会上的经典记忆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10月26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上海10月26日电(记者许晓青 刘雪 吴宇)由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逾7000万人次参观者共襄盛举的上海世博会行将闭幕。人们在黄浦江畔依依不舍之时,难忘近6个月来,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一行行动情的眼泪。在此选取的十段难忘的记忆,是公元2010年“世博记忆”的一部分。它们将留在世博会的历史上,留在人们的心间。

    上海世博会开幕 玉树孤儿与世界分享精彩

    5月1日,上海世博会在黄浦江畔的世博文化中心开幕。当室内文艺演出达到高潮时,来自中国青海省玉树地震灾区的孤儿代吉文毛和江巴才仁走上舞台,与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小朋友手牵手一起舞蹈。

    就在世博会开幕前的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地震,最高震级7.1级。世博会组织者向玉树灾区儿童发出邀请,希望他们能与世界各地的小朋友共同分享世博会的精彩。开幕式上,舞台中央升起5片巨型彩色“花瓣”,“花瓣”在旋转中最终变成蔚蓝的“地球”。代吉文毛、江巴才仁被舞者高高托起。他们与各国孩子一起,轻轻抚摸“地球”。黄浦江畔璀璨的烟花,照亮玉树孤儿的稚嫩脸庞和幼小心灵……

    伊拉克馆“六一”开馆 246个参展方“团圆”

    6月1日,在世博会开幕一个月之际,伊拉克馆正式开馆。至此,确认参展上海世博会的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在世博园实现“团圆”。当天恰逢“六一”国际儿童节,中伊两国儿童在开馆仪式上演唱了中国歌谣并互换礼物。

    上海世博会筹办8年间,招展工作必须面对各种复杂的国际因素影响。尽管遭遇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受重创的冰岛、希腊等依然坚持参展;尽管世界各地自然灾害频发,但海地、智利等没有放弃世博。中国招展人员还曾冒着“枪林弹雨”赴伊拉克推动招展工作,留下一段传奇故事。本届世博会上,参展方不论大小、不论贫富,共计189个国家和57个国际组织,集体亮相世博舞台。

    世博会“碰撞”世界杯 “呜呜兹啦”成风景

    初夏6月,5年一度的综合类世博会与4年一届的足球世界杯激情“碰撞”,世博园里掀起足球热。

    6月11日晚,世博会南非馆转播了世界杯开幕式,长喇叭发出的“呜呜兹啦”声响彻展馆内外。在此后的一个月间,激动人心的足球音乐、五花八门的足球表演、靓丽活泼的足球宝贝、神采奕奕的各国球迷以及“章鱼帝”印章和塑像,都成为本届世博会上难忘的“足球印迹”。世博园各馆甚至按捺不住“脚痒”,举行了“小世界杯”赛。8月末,当价值连城的“大力神杯”来到世博会西班牙馆,尽管只展一天,人们依然沉浸在狂喜中。

    理论上,一届综合类世博会与足球世界杯下一次在同年相遇,要到2030年。

    中外“草根”歌手聚世博 2010人同唱《茉莉花》

    7月21日晚,上海暑热难耐。随着2010名中外声乐爱好者共同唱响中国经典民歌《茉莉花》,上海世博会开幕以来规模最大的民间文化演出——世博合唱节在世博文化中心进入高潮。

    世博会是全球多元文化的大集成,也是各国民间艺术的一场狂欢。当晚的演出同时也是浙江绍兴举办的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的重要延伸活动。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赛合唱团,身着缤纷的民族服饰,配以特色乐器,竞相登场。德国清唱剧《卡尔米拉·布拉纳》选段、《雪绒花》等一首首经典歌曲响起,台上台下歌声互动,共同演绎了一场气势恢宏的合唱盛典。

    世博园情系舟曲灾区 多国场馆下半旗志哀

    8月15日,为悼念在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中遇难的同胞,全国举行哀悼活动。往日人声鼎沸的世博园以最静谧的方式表达哀思。

    当天,在世博园旗林、主出入口等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际展览局局旗、上海世博会会旗下半旗志哀。开园音乐和园区背景音乐停止播放,32处公共演出场地举办的100多场次文化演艺活动全部取消。甘肃馆举行了简朴而庄重的哀悼仪式。人们注意到,外国馆也加入了下半旗志哀的行列。在浦东,巴基斯坦馆、马来西亚馆、芬兰馆、法国馆、英国馆、意大利馆等纷纷下半旗,位于浦西的场馆全部下半旗。赤道几内亚馆宣布原定举行的国家馆日活动顺延至次日下午。在好比“地球村”的世博园内,人们满怀对生命的尊重,心手相连。

    “东方之冠”欢度国庆 世博园见证“‘嫦娥’奔月”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1周年。这一天,上海世博会迎来中国国家馆日;这一天,“嫦娥二号”卫星顺利升空并实现星箭分离。当天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东方之冠”中国馆前广场冉冉升起。在浦西船坞广场,数百名奋战在世博一线的青年和56位身着各民族盛装的青少年代表高唱国歌,举行升旗仪式,祝福国家繁荣富强。

    在嫦娥二号卫星发射前10秒,距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千里之遥的世博会太空家园馆外,数百名游客紧盯大屏幕,齐声倒计时。当屏幕上显示,发射钮按下,火箭轰鸣着飞向太空,现场一片欢呼雀跃。“‘嫦娥’奔月”成为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日所收获的最佳礼物。

    盲人情侣乐当“小白菜” 世博园内喜结连理

    10月15日是国际盲人节。在上海世博会生命阳光馆,盲人志愿者朱国祥和谢丹玲举办了一场特殊的“世博婚礼”。

    尽管有严重的视力障碍,但朱国祥和谢丹玲顺利成为8万名“小白菜”(园区志愿者昵称)的两员。他们与10万名城市志愿服务站点志愿者以及200万名城市文明志愿者,共同组成世博志愿者群体。他们与所有的“白菜”一样,为游客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同时,他们也是世博会生命阳光馆65名残疾人志愿者中令人瞩目的一对。在世博会159年历史上首座为残疾人设立的展馆——生命阳光馆服务,朱国祥和谢丹玲用自强与乐观在世博园洒下“生命阳光”。

    百万客流有序观博 一日刷新两项世博会纪录

    10月16日,上海世博会全天入园人数达103.27万人次。截至当天21时,本届世博会开幕以来累计参观者达6462.08万人次。上述两项指标双双刷新1970年大阪世博会所创造的历史最高纪录。

    百万大客流,在一天之内不断涌入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园区,最高同时在园人数超过70万人。依靠工作人员、志愿者、武警的通力合作,园区安检、公交、医疗、餐饮等公共服务设施经受住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园区各项应急方案启动,收效明显。

    “凤凰一号”搭上世博“末班车” 风雨中展示人道力量

    10月23日清晨,见证救援智利33条矿工生命的“凤凰一号”救生舱亮相上海世博会。奋力营救33条生命,坚持不懈69天,令全世界为之动容的智利圣何塞矿难救援生命的传奇,在上海世博会上获得颂扬。

    智利馆方面表示,世博会是面向全世界的最佳展示舞台,展览“凤凰一号”不仅是介绍救援技术,更是体现一种人道力量。正是出于这一目的,赶在世博会闭幕之前,智利馆千里迢迢将“凤凰一号”救生舱从地球的另一端运抵世博园。

    人道主义一直是世博会关注的全球性话题。虽然那一天世博园风雨交加,但风雨之中人们在智利馆外静静地排着队,据统计,当天有超过1.5万名参观者一睹“凤凰一号”。

    参观者突破7000万人次 中国兑现世博承诺

    10月24日上午10时17分,上海世博会参观者累计突破7000万人次。吸引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7000万人次参观,是中国申办2010年世博会时向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

    在世博会组织者看来,7000万人次是参展方、参观者与组织者共同创造的纪录。在世博会行将闭幕之际,人们难忘246个参展方在半年中共同营造的美好氛围,人们难忘世博会组织者殚精竭虑的付出和园区20万办博大军流淌的汗水。更为重要的是,参观者的巨大热情和积极参与,经历了极端高温、强风暴雨的考验,数以千万计的参观者依然无怨无悔在排队区“坚守”,人们执著的身影最令人动容。

    盛会闭幕前夕,世博会组织者依然在努力,不断改进工作,坚持到最后一分、最后一秒,直至真正实现“成功、精彩、难忘”。人们还记得北京奥运会圣火熄灭瞬间的难舍与感动。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的闭幕一刻,已离我们越来越近。 

 
 
 相关链接
· 旅游研究院:世博会将带来超800亿元直接旅游收入
· 上海世博会圆满实现入园游客7000万人次的目标
· 上海世博会特稿:世博畅想未来可持续的城市生活
· 上海世博会主题馆个别展品将进入世博会博物馆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