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标准时点在11月1日零时到来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10月31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0月31日电(记者刘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标准时点将在11月1日零时到来。从11月1日开始,全国600多万名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将走进4亿多户住户,查清查实全国人口状况。

    记者从国家统计局了解到,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就是规定一个时间点,无论普查员在哪一天入户登记,登记的人口及其各种特征都是反映这个时点上的情况。普查登记完成后,经过汇总就可以得到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国人口的总数和人口状况的各种数据。

    这次人口普查采用按现住地登记的原则。入户登记阶段从11月1日持续到10日,普查人员将一家一户地入户调查。11月11日到30日进行复查和事后质量抽查,全国抽查万分之一的人数。从12月起进入数据汇总和资料开发利用阶段,2011年4月底公布这次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

    人口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每10年开展一次人口普查,是掌握国情国力的重要手段,是科学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基本依据。人口普查也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

积极行动起来 确保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圆满成功
——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前的广播电视动员讲话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 李克强
(2010年10月28日)

 

    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发表广播电视动员讲话。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 摄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11月1日就要正式开始登记了。这是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党中央、国务院对此十分重视。自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我国人口的数量、结构、素质、就业和流动状况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需要通过普查了解最新情况。

    人口多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依法每10年开展一次人口普查,是掌握国情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科学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基本依据。人口普查还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今明两年,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要开展人口普查。我国是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准确把握人口状况和变动趋势,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制定和实施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我们加强和公平地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基本住房等公共服务,保障与改善民生;也有利于完善社会管理,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详细阅读

     10月26日,牡丹江市祥伦社区居委会的普查员王晓丹(右)将个人“名片”张贴到居民单元门上供居民辨识。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北山街道办事处的人口普查员在开展辖区人口普查工作之前,先自制《人口普查入户告知单》,将印有普查员姓名、照片等信息的普查员“名片”张贴到居民小区的单元门上,方便住户提前认识普查员,对上门调查的普查员辨清真伪,消除疑虑。新华社发(庄文斌 摄)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宣传月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

    9月26日,全国人口普查宣传月启动仪式暨北京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动员誓师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务院副秘书长尤权,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人口计生委副主任江帆,北京市副市长苟仲文共同启动人口普查倒计时钟。马建堂代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北京市副市长苟仲文代表北京市人民政府分别发表动员讲话。 >>>详细阅读

     10月13日,安徽芜湖市繁昌县城东社区人口普查员入户到88岁的程德保老人家中进行调查摸底。新华社发(杨华 摄)

统计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采用长短两种普查表

   新华社北京10月5日电(记者 刘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标准时点日益临近,记者日前从国家统计局了解到,普查表分为短表和长表两种,百分之十的户填报长表,其余的户填报短表。

   普查方案规定,人口普查登记的主要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户口登记状况、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

   记者了解到,普查表短表共有18个项目,按户填报的有6项,按人填报的有12项。项目内容反映了人口基本状况、受教育程度和户的基本情况等。 >>>详细阅读

 
 
 相关链接
· 统计局:1—9月份全国工业利润同比增长53.5%
· 监测表明:2010年3季度水泥产业呈现平稳发展态势
· 2010年度贸易外经统计工作会召开部署2011年任务
· 国家统计局浦东调查队成立 马建堂出席成立大会
· 50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变动情况(10月11-20日)
· 统计局:部分重点企业主要工业品出厂价变动情况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