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时评:科学发展需要科学的基础支撑
新华社北京10月31日电(记者 李代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于11月1日起正式入户登记。这场与千家万户密切关联的普查活动,必将为我国的科学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性支撑。
人口数据是一个国家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的总量、基本结构、地域分布等信息,是一个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必须依赖的基础性数据,因此受到国际上很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视。据联合国有关部门数据,在2010年,全球有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已经或将要进行人口普查,投入极大的人力、财力,广泛采用信息技术等先进科技手段,正是为了收集到详细、科学的基础性信息,为各自的政治、经济等相关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人口普查对我国来说还具有重要的现实紧迫性。我国是人口大国,经济快速发展背后,是社会人才的灵活流动。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时间已经过去10年,中国10年巨变背后,同样还有社会成员的受教育程度、职业、行业等诸多现状与10年前的巨大变化。当前,我国正处在“十一五”收官之年,“十二五”规划正在制定,为满足社会群众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顺应社会群众的新期待,真正制定出以人为本、推动各地协调发展的科学规划,必须要有科学、准确的基础性数据。
“人口普查,利国利民”的宣传标语绝不是一句空话,与每个家庭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比如每个家庭里孩子的教育、老年人的养老保障,都直接关系到不同地方应该建多少学校、建多少养老院,可以说我们身边的这些现实需求,以及希望获得更好的其他公共服务,都需要人口普查工作提供科学数据来作为决策参考。
与前几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这次普查具有对象范围更大、采取居住地登记原则而“见人就登”等新特点,因此执行起来更加复杂,难度更大。只要人口普查员更加细致周到,广大被调查对象多加理解支持,积极配合,此次人口普查必定能为国家更快发展做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