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一五”以来,中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稳步实施,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和区域间协调性日益增强,有力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刚刚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列为重要内容。展望今后五年中国经济“新版图”,“四大板块”总体格局基本稳定,各区域比较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区域间协调性将持续增强。这是正在建设的五矿(营口)产业园企业服务中心(2009年6月10日摄)。2009年7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为中国最北端的沿海地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新华社发

这是第六届泛珠经贸洽谈会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各方进行集体签约(2010年8月28日摄)。新华社发

在乌鲁木齐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第十九届中国乌鲁木齐对外经济贸易洽谈会上,一名韩国客商(左)向两名参会客商介绍展品(2010年9月1日摄)。新华社发

在成都火车北站,“和谐号”列车整装待发(2010年1月2日摄)。成渝铁路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条铁路,1953年通车运营时需要运行近14小时,现在成渝间动车单程只需2小时。新华社发

这是繁忙的营口港散货码头(2010年10月26日摄)。一度陷入困境、发展严重滞后的东北三省,在振兴战略推动下,“十一五”的前4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4%,一跃成为中国四大区域板块的领跑者;随着东北振兴、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等一个个区域发展规划的实施,东北三省勇闯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关隘,加速形成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新优势。新华社发

这是合肥一景(2006年3月29日摄)。安徽省和合肥市以科技创新探索中部崛起之路,提出经过5年至15年的努力,把合肥建设成走可持续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先行示范区和国际著名的“科学城”。新华社发

工人在太中银铁路中宁东铺架基地整理铁轨扣件(2009年3月26日摄)。太中银铁路(山西太原至宁夏中卫)全长940多公里,投资超过300亿元,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的重点工程。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