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3日拍摄的位于甘肃省瓜州县的甘肃750千伏联网工程敦煌变电站。当日,甘肃750千伏联网工程投运暨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一期竣工二期启动仪式在甘肃省瓜州县举行,这标志着甘肃750千伏联网工程正式投入运行,西北电网与新疆电网实现互联。该工程起于甘肃永登县,经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止于瓜州县,并向西进一步延伸至新疆哈密地区,实现甘肃电网与新疆电网互联,为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电力外送开辟了主要通道,破解了电力输出瓶颈。新华社记者高健钧摄
新华社甘肃瓜州11月3日电(记者 连振祥)原计划于今年底完成装机任务,但却提前三个月实现。11月3日,国家能源局和甘肃省在瓜州县举行庆典仪式,共同庆祝中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一期工程正式竣工。
3500余个风机,516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在河西走廊西端绵延200余公里的戈壁沙漠上,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已经初具规模。
“酒泉风电基地一期的建成,将对中国陆上风电建设起到示范引导作用。”在11月3日的竣工奠基仪式上,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吴贵辉说。
作为西部大开发的一项标志性工程,酒泉风电基地一期工程于2009年8月8日开工奠基。为确保今年底实现一期装机目标,今年以来,酒泉风电基地建设步伐加快,进入5月份以来几乎月均以80万千瓦以上的速度完成装机,9月20日,一期规划的516万千瓦装机全部完成。“截至10月31日,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完成装机总量536万千瓦,其中115万千瓦装机实现并网发电。”酒泉市发改委主任王建新说。
记者了解到,在风电场建设的带动下,中国风电装备制造业也快速发展。仅酒泉风电设备产业制造园就落户30家企业,其中中国风电设备总装的前“三强”华锐、金风、东气,以及叶片制造前“三强”中材、中复、中航等全部落户园区,截至10月31日,酒泉风电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达到259.84亿元。
记者了解到,主要承担酒泉风电基地电力输送任务的甘肃河西750千伏输电线工程也于11月3日正式投运。“酒泉风电基地的电力输送问题将得到很大缓解。”国家电网甘肃酒泉超高压输变电公司经理刘世斌说
按照国家规划,酒泉风电基地一期今年底实现装机516万千瓦,2015年实现装机1271万千瓦。在一期建设工程竣工的同时,酒泉风电基地二期工程755万千瓦风电项目在完成测风、规划选址、预可研等前期工作后,也于3日启动。
酒泉是我国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可用于风电开发的面积有1万余平方公里,可开发风能在4000万千瓦以上,风电机组年有效利用小时数在2300小时以上。

甘肃省诞生国内首个关于风电塔架的地方标准
国内第一个关于风电塔架的制造、安装、检验及验收的地方标准日前经省质监局发布并实施,这意味着甘肃省打造“陆上三峡”又有了技术支撑。
据了解,目前我国风电设备标准大多是采用欧洲或国际标准,符合我国国情的风电设备标准体系尚未完全形成,风电机组制造、检测和调试标准尚未形成完整体系,多数关键零部件的相关标准也未见发布。同时,随着甘肃酒泉风电基地作为国内第一个千万千瓦级示范基地之后,入驻酒泉风电场的塔架制造企业较多,但现行的GB∕T19072-2003《风力电机组塔架》与当前风电产业发展实际不相适应。为此,由甘肃省质监局提出,省质监局特种设备监察局组织相关单位,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中心牵头共同起草制订了《风电塔架制造安装检验验收规范》地方标准。 >>>详细阅读
能源局:我国09年风电装机容量将跃居全球第三
新华社北京12月30日电(记者 周英峰)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30日介绍说,2006年以来,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增长很快。2004年全国装机只有76.4万千瓦,2008年达到了1200万千瓦,今年可能将达到2000万千瓦左右,我国将成为全球第三大风电国家。
史立山在此间召开的“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第四次部门联合信息发布会上说,2003年时,我国还不能制造完整的风机,现在已能够批量生产1.5兆瓦的风电机组,3兆瓦机组已经投入运行,5兆瓦机组正在研制中。目前,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产业基本形成了比较齐全的产业链,涌现出了一批如华锐这样生产能力达到世界前三位的制造企业,成绩受到全球瞩目。
史立山说,尽管我国风电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风电设备行业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所有的设备技术都是从国外引进或者与国际合作,产品的质量、可靠性方面也有一些差距。二是缺乏一套完善的检测认证体系。检测能力不强,难以准确判断设备的优劣。三是风电设备投资相对过热,近期难以消化这么多的产能。 >>>详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