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内蒙古:2万余名干部深入社区乡村倾听群众呼声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11月16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呼和浩特11月16日电(记者汤计、于嘉)今年4月份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从各级政府机关抽调了2万余名干部深入社区乡村,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把许多“上访”矛盾成功地化解在基层。

    记者在通辽市开鲁县的建华镇了解到,建华镇领导和信访办、司法所等部门的工作人员组织起来,成立了“信访工作小组”,两三个人一组,骑着摩托车走村串户了解民意,对村民们的土地发包、宅基地等方面的问题和纠纷,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则建立工作台账,以最快的协调方式解决。

    建华镇常兴村农民李显说:“镇上的领导下来了,我的猪圈问题解决了。”原来,李显想在自家的承包田地里建一个大型养猪棚,刚要动工就被村干部拦了下来。他很生气,心想:“土地承包30年,我的承包地咋就不能建猪圈?他觉得村干部欺负人,要去县里“告状”,恰好碰上干部“下访”。信访干部给他耐心讲解土地法规的同时,积极帮助他向土地部门申请建猪圈的土地,在信访干部的协调下,李显很快得到一块建养猪圈的地。

    据自治区社会矛盾化解办公室介绍,“万名干部下基层”行动开展以来,全区各地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百姓困难等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截至9月底,全区信访系统社会矛盾化解率整体突破81.5%。在该项行动中,内蒙古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明确划分了解决基层困难和矛盾纠纷的责任单位及包案领导,并根据各地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帮扶工作和矛盾化解方案。

    包头市东河区将排查“触角”延伸到农村、社区、企业,使基层纠纷信息能够更快传递,更快落实矛盾化解责任,形成“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镇(街道),难事不出区”的常态工作机制。在开展大走访的同时,东河区还建立了服务群众联系卡制度,将包案领导、包村干部、包村民警的联系方式制作成服务群众联系卡1万多份,发放到群众手中,深受群众欢迎。

    巴彦淖尔市要求每位市领导每周在旗县区从事“下访”工作一天,每天都要有一位市领导在所包地区工作。各旗县区、农垦局和苏木镇畅通了“请群众走上来”“让电话打上来”“让信息捎上来”,以及“把征求意见表发下去”“把人派下去”“把车开下去”的“三上三下”渠道。

    在深入基层、倾听民意的基础上,全区各地党员干部着重加大民生工程的实施力度,力争从源头上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维护百姓切身利益。

    自治区党委组织部部长李佳说,党员干部下基层的主要任务是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其落脚点是实施好各项惠民政策、带领群众致富,实现自治区“富民强区”战略。  

 
 
 相关链接
· 内蒙古推行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事业单位绩效工资
· 内蒙古基层政法机关定向招录公务员7月8日报名
· 内蒙古投入专项资金为基层红十字会配备救灾车辆
· 内蒙古将采取措施扭转基层卫生机构人才缺乏现状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