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国家民委:我国少数民族古籍出版物超过5000种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12月14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2月14日电(记者赵超)记者从14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三次全国少数民族古籍工作会议上了解到,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少数民族古籍的抢救和保护工作,古籍文献整理取得重要进展,少数民族古籍出版物已达5000余种。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各少数民族都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化,留下了卷帙浩繁的文献典籍。这些古籍是各民族智慧和心血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共有的宝贵精神财富。

    我国从1984年开展少数民族古籍工作,成立了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目前,全国已有28个省区市、100多个市县建立了少数民族古籍工作机构,少数民族古籍专兼职人才达到5000多人。

    据国家民委副主任丹珠昂奔介绍,20多年来,特别是在“十一五”时期,我国保护、抢救、搜集、整理、翻译、出版了一大批濒临消亡的少数民族古籍,从口传到碑铭、石刻,从文史到医药、美术,从契丹文、女真文到现行的各民族文字古籍,品种繁多,包罗万象。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的编纂出版工作,已完成《纳西族卷》《白族卷》《哈尼族卷》等19个民族卷,全部完成后将有60余卷,约110册,收录书目30余万条。

    国家民委主任杨晶表示,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将做好少数民族古籍普查工作,抓紧抢救优秀少数民族民间口传古籍传承人,推进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制度建设,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借助数字化技术,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古籍的再生性保护。  

 
 
 相关链接
· 云南实施"古籍抢救计划"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
· 青海省计划在2010年建设少数民族古籍保护中心
· 丹珠昂奔考察强调抢救濒于失传的少数民族古籍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