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奶牛在内蒙古蒙牛集团转盘式自动挤奶生产线上等待挤奶(2010年12月10日摄)。“十一五”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依托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草原畜产品基地独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和增产技术,进一步整合农牧业资源的规模效益,以龙头企业引领壮大产业化规模经营,形成了以科牛、塞飞亚、伊利、蒙牛、河套面粉等农畜产品深加工品牌企业,带动210多万户农牧民参与产业化链条。通过产业化渠道人均增收2700多元,占全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54.8%。同时,内蒙古在工业经济基础雄厚地区率先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发展惠及民生”理念,工业化与城市化齐头并进,富民与强区、美丽与发展“双赢”取得初步成效。截至2010年10月,内蒙古已具备年产粮食400亿斤、肉类230万吨和900万吨牛奶的综合生产能力,农牧业科技贡献率达到47%,牲畜存栏量连续六年稳定在1亿头(只)以上,成为国家级重要的商品粮、油和肉、蛋、奶、绒供应基地。新华社记者 张领 摄

工人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的一家番茄深加工企业清洗刚刚收购的番茄(2010年9月摄)。新华社记者 张领 摄

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一名牧民在马群中清点马匹(2010年10月摄)。新华社记者 张领 摄